飞鸟小说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1中国美食地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深夜一点钟也要排队。旁边卖卤鸭子的、卖炸鱼的、卖五香花生新鲜豆的、卖茉莉花球的、卖报的的大声叫卖,擦皮鞋的向你点头微笑。一派热闹景象。

没有座位,先吃点别的,买半只卤鸭子。红,皮皱皱的,剁成小块,放在嘴里慢慢啃嚼。鸭,微微有一点甜味,有一点烟熏的糊味,非常好吃。

终于有人走了,飞跑过去占座位。老板换锅,我去拿菜。

菜放在一个个塑料筐里,都串着竹签子,菠菜、通心菜、莴笋叶碧绿,金针菇、黄花菜金黄,鲜竹笋、土豆片、藕片雪白,笤粉灰而长,魔芋肥而,这是素菜;有各类家禽,有鸭舌、鸭脚板、凤爪、翅、生抠鹅肠,也有裹着芡粉香菜的串,有各类家畜,牛串裹着葱花和香菜、羊串鲜红、黄喉在盘子里颤动、有肚,有兔

锅已经烧开,红彤彤的,辣椒、花椒和各式菜肴上下翻滚。在作料碗里加上香油、加上碎花生米、香菜末、青椒丝、蚝油、醋、味和盐,调匀,从锅里不拘什么拿起一串来,蘸着作料送入口中,那觉,啧啧,我又口水了。

吃得八九分了,到旁边的店里去要一碗细的西坝老豆腐,切一盘薄脆透明的马边猪耳朵,吃一勺老豆腐,挟一块猪耳朵,滑细腻脆,各种觉都有,不管带谁去吃,都会赞不绝口。

成都有一家陈氏兔头,没有固定的店铺,每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在街边上挂起“陈氏兔头”的蓝招牌,用小车推着卖,生意非常好,经常要警察来维持秩序。

兔头分两种:五香味的和麻辣味的。放在两个大白铝盆里,兔头卤得紫黑,油汪汪的。买的时候论个,一个五块钱。把兔头拣好了,一个秀气的小姑娘给你浇上蒜汁、芝麻酱、红油和一碗黑黑的复合作料(据说那就是陈氏兔头的秘方),装在厚纸袋里递给你,不忘关照一句:“你慢走哈!”有个极胖的朋友,每天都要去买四个兔头,他的吃法也很经典。

回家后,把兔头倒在盘子里,先去洗手。倒一杯蓝剑纯生啤酒,把兔头拿起来,先兔眼里的汁,然后把兔头一掰两半,用小勺挖兔脑,蘸点姜醋送进嘴里,闭上眼睛品味道。吃过兔脑后吃兔,这厮的动作极娴,不超过两分钟,一只兔头就只剩下骨头,比剔过的还干净。四只兔头吃完,端起金黄的啤酒一饮而尽,打个响亮的嗝,然后看看我们,幸福地叹一口气说:“每天四个兔头,一杯啤酒,夫复何求?”一个外地的朋友到成都玩,没有买到陈氏兔头,我带他到新华宾馆的楼下吃“冷淡杯”也点了四个兔头,吃完了以后他说:“再来两个。”很快又吃光了,他就自己招手:“再来两个兔头,要切开的!”那天花了我三十多块钱,但这家伙吃得拍着肚皮打嗝。

青城前山有很多“农家乐”农民把自己的家装修一下,加几张台,吊一些彩纸彩灯,骗城里人到他们家里来吃吃喝喝,赚点辛苦钱。

那是98年4月份,桃花刚开,我们开车到青城山去玩,中午就在这样一个农民家里吃饭。

先上茶,茶是青城后山上的高山云雾茶,喝起来很香,众人啧啧称美。

放眼青山如黛,空气中有幽幽的花木清香。山上的游人如在云间行走,坐在竹制的躺椅上给眼睛放假,真是心旷神怡。不要以为农民没文化,瞧瞧门上这一幅对联:觑神佛如蝼蚁寄厚味于淡泊上联说酒,下联说茶,回家翻过书后我才知道那还是诸葛亮的名言。

菜都是地道的农家菜。

活宰,我多了一句话:“你这是土吧?”老板不高兴了“这还有假?我们从来不喂它饲料,你看看,你看看!”一三吃,辣子盘,红彤彤的辣椒,粉,好吃;竹笋和干豇豆烧,竹笋甜,干豇豆微酸,味鲜美。豆花,一大碗金黄的豆腐脑,加上青菜、,看着都有食

一兔五吃,具体名堂不记得了,还有鱼,养在鱼缸里,泼辣漂亮的老板娘伸手进去,一把捉住那条最大的,提起来问我们:“这条要不要得?”

“要得!”我们齐声回答,都大笑。

老腊炒西兰花也很有特,腊是几年前的,用松针熏过,外面黑,中间红,咬起来有点硬,松香味浓郁。这种腊在成都市面上卖几十块钱一斤。

新磨豆花,蒸的时候在碗里放上几块鹅卵石,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豆花韧得用筷子都挟得起来。

青菜是纯正的野山菜,其中有一道叫作“没名堂”嚼起来有点脆,带点苦味,很清。老板自己都不清楚它的名字。

吃完饭后,还有个固定的仪式:跟老板娘合影,一般的搂搂抱抱没关系,动作过分了老板娘就会笑着骂你:“xxxx,你想做啥子?”老板也不发火,在旁边嘿嘿地傻笑,一幅大智若愚的明劲儿。

四川好吃的东西真是数不清。到西昌,在穹海边的吊脚楼烤鱼,炉火滋滋地响,香气缕缕漂浮,楼下风声猎猎,海中渔火点点,让人忍不住想长啸;重庆的乌江鱼、清水、归元、泉水兔、邮厅鲫鱼,吃到你舌头都下肚去;南充的米粉细软,当地人都说是“米粉”在里面泡上两个脆的“油儿”吃起来别有风味;峨眉山的油炸蚯蚓,没几个人敢吃,但吃过之后再也不会忘记…

四川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安闲的气氛和美味的食品,不管在成都重庆,还是小县城小乡镇,你随便找一家街头小店走进去,炒个回锅,要碗肥肠粉,一块钱来粉泡萝卜,都能吃得很美。或者早晨起后,着睡眼到小摊上来碗一块五的小面,香甜可口,吃得五内俱,比广州的早茶舒服多了。

三、广东。幸福的滋补我的同龄人大多都已经娶生子,作员外作寓公了。生活的形式决定生活的质量,所以很多人开始发福,而我却渐消瘦。广州有个朋友向我这样描述他的一三餐:早点是一杯牛、一个蛋,午餐在办公室里吃盒饭,老婆定的上限标准是8块钱;休息的午餐在街上吃,以小吃为主;晚餐先来一碗老火汤,菜有荤素有冷拼有热炒,照例还要喝上半瓶啤酒。平时一般在11点左右睡觉,如过了11点半还没睡,就要再吃上一点宵夜。

我打呵欠,他也对我的饮食习惯表示不理解“常年在外面吃,我觉得不卫生,另外吃得也不舒服。”我告诉他:“我们两个的生活各有所长,你过得比我幸福,我过得比你潇洒。”他点头称是。

到广东快两年了,对这里的生活渐渐有了一些了解。广东人是中国人中心态最好的,敬天畏命,能吃苦,讲究养生。这从饮食习惯中也看出来,广东人坐在餐馆里,第一件事永远都是用热茶洗碗筷。据报载这种方法本不能杀菌,但他们都说:“即使不能杀菌,心理上觉也会好一点”早上起后,老广东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喝早茶。

茶市总是人为患,互不相识的人同座一台,各占一角,靓女(女侍应生,不能叫“小姐”)过来问:“生,喝乜茶?”或‮花菊‬,或乌龙,或铁观音,这是我常喝的三种。坦白说我一直不知道茶比白开水好喝在什么地方,但在饥饿的早晨,空腹饮下一口热茶,确实觉舒坦。

茶润肠生津,看见好吃的要口水了。

早茶有粥,白粥、皮蛋瘦粥、猪肝粥、鸭粥、百合粥、鱼粥…,种类繁多,粥都放在明炉上的小砂锅里,咕嘟嘟冒着热气,不象北方的粥一煮一大锅,这里的粥都是现熬制的,热得烫嘴。

有肠粉,猪肝肠、猪肠、蛋肠、牛肠、牛腩肠…数不胜数,两片蒸得的面皮,裹着不同滋味的馅儿,碧绿的菜心,看起来很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