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製作利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和慕少淵臉鐵青的回到了木屋,老人看在眼裏輕輕地問了一句:“用給你們帶點路上的吃食嗎?”走也沒有用到哪裏都被發現,而且我們大傷都沒痊癒,索
住在這裏等着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我們又住下了,繼續慕少淵的造箭計劃。
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箭頭為銅或鐵製,杆為竹或木質,羽為雕或鷹的羽。是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古代箭頭的形制很多,不同的箭頭決定了箭的作用。用於
魚的箭頭,叫五齒魚叉箭。還有一種叫做弋
(古人
鳥,有的人在箭頭上綁上繩子,便於回收箭,成為弋
)箭頭,箭頭的前端有一個小孔是用於綁線的,也可以用這種箭
魚。
鏤空的箭頭是在箭頭內裝上易燃物而發送到敵方陣營中的燃燒箭。為了提高箭的殺傷力,古人還採取將箭鏃塗以毒藥的辦法。被中的人馬立時呼
困難、全身癱軟。就連軀體碩大的野獸中箭之後,也往往走不了幾步就仆地斃命或被麻醉。
當然還有毒箭頭,其箭頭毒槽或者毒孔,可以放置毒藥,還有一種放置毒藥的方式是將浸過毒藥汁的棉線纏繞在箭頭後邊,一旦
中獵物就釋放毒
。古人的毒箭使用的是烏頭鹼,存在於草烏、川烏的汁
中。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鳴鏑,鳴鏑不是匈奴單于發明,但是由其發揚光大的。在冒頓於月氏國做人質時從月氏人那裏學會製作鳴鏑。在歸國後將鳴鏑作為信號箭,類似與今天的信號彈。規定鳴鏑向哪裏,其部下就要將箭
向哪裏。並由此建立了權威,得到了王位。鳴鏑一般是由銅、木、骨或者角製成。鳴鏑前面有風槽與風孔,當氣
經孔進入鳴鏑內的空腔時空氣發生震動而成聲。
因生產條件所限,民間的箭頭多為鍛造箭頭。把鐵條加熱燒紅後變軟,此時趁熱打鐵就是熱煅。箭頭這種小的器物也可以不經加熱就煅,此時稱為冷鍛。箭頭是戰鬥部,箭桿是平衡部,箭羽則是調節部。一枝好的箭首先應該做到箭桿直、箭羽順、羽形符合箭的用途、箭頭份量適中。箭的重心位置一般要求在整隻箭的前五分之二的地方,重心太靠前箭容易甩尾,太靠後箭容易翻滾。
慕少淵為製作箭砍了一顆樺樹,還準備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工具。我問:“做箭也需要這麼費事嗎?”
“當然了,這可是個細緻活。”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軍隊箭都是以百萬計。如果這麼費事那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武裝起一支部隊?現在各國諸侯混戰,參戰的動不動就是十幾萬大軍,你總不能和別人約定好五個月以後開打,這段時間造弓箭?慕少淵看出了我的疑惑,説:“天機閣製作的總要細緻一些,軍隊需求量大當然不能這麼講究了。”
“你做的真是細緻活,你做好以後我要留着幾支用。”
“這還算細緻?在以前我都是造接的箭桿,這樣方便調節箭桿的重心,前邊是重的胡桃木,後邊是輕的雪松木。現在這裏沒有,我只能勉強用樺木了。”
“我記得別人造箭都是用樺木。”
“恩,對於普通人做的弓箭來説,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桿,樺木無疑是最好的材料。箭桿的要求是韌而不軟,硬而不重。其實箭在出去時都是搖擺着前進的,所以好的箭桿應該是硬而不彎,這樣才能飛行穩定,準確度高,不易折斷。箭桿的硬度不但要高,而且要求箭桿旋轉一圈的硬度都是一致的。箭桿的左邊硬度低,而右側硬度度高的話,在釋弦瞬間箭桿是像左彎曲的,必然偏移。”我看他拿了一個很奇怪的工具把箭桿放進去打磨,我看着像刨子,但是並不是一
到底而是
一段到了中間就停下來,換個方向再
一段中間再停下來,看着中間的部位比兩端要高一些很像梭鏢。我不明白了“你手裏是什麼工具,為什麼不一次
到底呢?”
“這個呀叫箭桿刨,專門打磨箭桿用的。我之所以讓他們不整齊,是因為這樣做更有利於保持準度。樺木質地硬,表面光滑,但易變彎翹。這種方法是我的一個前輩從西域大食國那裏學來的,大食那邊把這種箭叫土耳其飛箭,我也不知道這個土耳其代表什麼。我們起名叫它掏檔子箭,因為箭桿中間
,兩頭細,箭速要比頭尾一致的杆高,飛行也更加穩定。因為其箭桿中間是
的,從而不改變箭的硬度。”箭桿打磨好之後他在箭桿末端銼出一個尾槽,以便支在弓弦上。接着又拿出一個油壺,用棉布蘸着往箭桿上擦,我聞了聞,説:“這應該是桐油吧?”
“沒錯。”木質箭桿受後容易變彎,為此需要再箭桿上刷一層桐油。桐油來自油桐的果實榨出的油脂。桐油分生
兩種。生桐油加熱到一定温度,加入黃丹,會發生反應,加熱到一定粘稠度,成為
桐油。生桐油較稀,成稀油狀,塗抹後不易幹,幹後光澤度不好。
桐油很稠,塗擦後很快乾燥,並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亮膜。可以防水,且使木杆的硬度變得高一點。用得時候用棉布沾桐油反覆擦,使桐油浸入木材的表層,幹了後再擦第二遍。
桐油防水的原理是
桐油屬於乾
油,其可以在空氣中氧化而生成堅韌的油膜,同時也會滲進木頭中一些。生桐油是不可以結膜的。
接着就是裝箭羽,箭羽的作用是使箭飛的平穩。如果沒有箭羽而只是箭桿的話,箭桿在高速飛行時一定會轉向,會打漂。箭羽一般是使用三片羽
,羽
要來自鳥類同一側翅上的羽
,最好是飛羽,這樣做出的箭羽才是朝向同一方向彎曲。三片箭羽中要有一片箭羽平行或者垂直於弓弦,稱為主羽。主羽與其他羽
在用材、尺寸上是一樣的。只是為了區別羽
的位置而已。
長而大的箭羽有利於重箭的穩定。有的箭頭很重的箭,其箭羽長度可以達到箭桿的一半。
箭羽越大其穩定越好,但速度慢。重的箭要用大的箭羽才會穩定,但同時也影響了箭速。對於一般的箭,箭羽的長度為箭長的五分之一。
慕少淵把羽順着羽梗撕下來,我問:“你為什麼不用刀片割開呀?這樣容易撕壞啊。”
“撕的羽其羽梗比較薄,粘在箭桿上比較牢固,且由於羽梗薄而不易擦傷前手。而且即使撕下來的羽
比較彎曲,只要用開水泡一泡就好了。”接着他將羽
裁切成箭羽的形狀,然後去掉箭羽的羽梗前邊的梗,把箭羽頭尾的羽梗故意留得長一些,在箭羽頭尾纏上線,纏完後用鰾膠粘貼。在線上均勻的塗抹,使膠水浸入線內就可以防止開線。固定到箭桿上之後用灼熱的鐵片將三片羽
一指地燙燒成合適的形狀與大小。
得差不多了,老人也過來了從布袋裏倒出一堆箭頭“這是照你説得打造的。”慕少淵掂了掂説道:“沒想到您也做鐵匠,而且能力不俗。”老人笑而不語。
慕少淵把箭桿前端從zhōngyāng部分剖個裂口,入箭頭後用動物的筋緊緊縛牢。一支箭就完成了。我又不明白了:“為什麼不用繩子?”
“筋是很好的捆綁用品--濕潤時用,幹後會收縮,可以緊緊縛住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