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淮南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瀛北島,正是櫻花散落的季節,一位身着黑衣的女子便在一處庭院中奔走跳躍,手中一把武士長劍輕盈舞動,連帶着那身衣物懷中的十字暗鏢,端的是迅捷如風,揮灑自如。細看這黑衣女子,身量不算太高,但卻生得嬌小靈動,以黑巾蒙面,那在外頭閃爍着的大眼睛卻更添了幾分魅惑之
,長刃翻飛,好似在那櫻花樹下起舞一般,將那漫天的櫻花挑起,直至最後一劍收式,那劍身之上佈滿白
櫻花,甚是齊整動人。
“清子,你的功夫又有長進了。”一位黑袍老者緩緩自庭中走出,語聲甚是慈愛。
“老師。”這被喚作清子的女子立刻單膝跪地,將那武士長劍豎於地上,臻首一點,莊重的行起禮來。
“今大明派來的使者便到了,你與我一齊去見見罷。”這老者便是東瀛國伊賀派的現任門主—柳生次郎,作為以擁護天皇為己任的伊賀派眼下並不好過,大將軍德川甫仁謀反在即,屢次派人刺殺天皇,若沒有伊賀派的誓死守護,這年僅七歲的昭德小天皇怕是早已死了多次了,而面對德川家的進攻,伊賀派終是難以持續抵擋,只好求助於大明,今
海岸傳來消息,已有大明的使臣上岸了。
這師徒二人走出庭院,沿着密林走了一圈,卻是尋得密林深處的一處寺廟,這寺廟雖是藏得隱秘,此刻卻是重兵把守,這羣守衞自然是認得柳生師徒,見他師徒前來,當即上前去:“柳生門主,您總算來了,那中原人甚是囂張,陛下有些招架不住。”
“哦?”柳生次郎面疑惑之
,領着清子前往,卻見着寺中侍衞均
緊張之
,各自站成一個圈,將小天皇擋在身後,而將中間兩人緊緊圍住,這中間兩人,一個與他一樣黑袍,眼神深邃,神秘莫測,一個卻是一身肥膘,比那東京演武場裏的角鬥士還要強壯幾分。
“門主你來得正好,這人好生無禮。”昭德小天皇見柳生前來,當即喚道。
“你便是大明來的使臣?”柳生次郎幼時曾於中原遊歷,卻是懂些漢話。
“教主,終於有個不説鳥語的了。”蒼生妒哈哈一笑,朝着柳生喊話道:“我們便是來自中原的摩尼教,這位是我們的教主。”
“哦?摩尼教?”柳生次郎卻是未聽説過,來人雖非朝廷中人,但見這二人氣勢,心知必是高手,當即恭敬道:“教主閣下,這位便是我東瀛天皇陛下,在下是伊賀派門主柳生次郎。”夜十方亦是稍稍躬身,朝着小天皇微微一拜:“夜十方拜見天皇陛下。”旋即又起身朝着柳生次郎笑道:“柳生門主,在下此來,便是為了替東瀛了卻叛亂。”
“就憑你?”一直站在柳生身後的清子冷聲道。
“喲,好漂亮的女娃。”蒼生妒眼珠兒一轉,卻是才發現那站在柳生次郎身後的清子,當即上前調笑道:“小姑娘可是看不起我摩尼教?”
“哼!”清子扭過頭去,也不看他。
蒼生妒還再作糾纏,那柳生次郎卻是搶先一步,微微笑道:“卻不知夜教主此次前來帶了多少兵馬?”
“此來東瀛,卻只我與護法二人。”夜十方亦是笑容可掬,雲淡風輕。
“這?”柳生次郎面難
:“不瞞夜教主,眼下我東瀛國卻是有些危急,那德川甫仁,他,他手中有
兵五千,上忍三百,而我們,我們如今只剩不到兩百護衞了。”
“什麼?你們東瀛國的叛亂就這麼小家子氣?”蒼生妒倒是第一次聽説東瀛國的戰事竟就只是這幾千人馬,當即捂嘴大笑。
“我東瀛雖是比不得中原兵強馬壯,可,可您這兩個人…”柳生次郎一邊搖頭一邊苦笑道。
“報!”正當柳生次郎焦急之時,卻聽得門外一陣喧囂,一名守衞匆忙跑了進來,朝着眾人便是一番嘰裏呱啦,這寺中眾人盡皆變,顯是有焦急之事,夜十方稍稍探上前去,問道:“柳生門主,這外面?”柳生次郎急道:“夜教主,此刻不是説話的地方,德川家的人找過來了,夜教主您與陛下先撤,我率人引開他們。”夜十方輕撫短鬚,哈哈一笑:“柳生門主但且歇息,夜十方此次來了,自然是要辦點事的。”旋即朝着蒼生妒使了個眼
。
蒼生妒哈哈一笑,一個健步便向着寺外走去。便在眾人懵懂之際,屋外卻是傳來一陣淒厲的慘叫,柳生次郎與清子互視一眼,滿眼盡不可置信的神
,匆匆行出寺來,卻見那看似臃腫如豬的蒼生妒卻有如獵豹一般輕盈迅捷,在那叢林之中奔走跳躍,身背一支滿月長弓,彎弓便是七箭齊發,出箭便是一陣哀嚎。
“大明果然神通廣大啊!”柳生次郎大為讚歎,朝着夜十方正一拜。
夜十方卻是微微一笑:“依信上所言,陛下曾言能與我百名處子,可還算數?”
“算數,自然算數。”柳生次郎當即諂媚笑道:“我東瀛向來有為天皇遴選處子的習俗,此刻宮中正有處子百名,可任由教主享用。”
“甚好!”
*********
分割線
*********
南京總督府衙,天子臨朝,百官覲見,蕭啓已在這龍椅之上坐了十餘了,漸漸的,也已經習慣了這份高高在上的身份,此刻驚雪將軍已然率兵東征淮南,可那鬼方人卻是要與淮南沆瀣一氣,竟是要渡江而擊,大舉進犯南京。
葉清瀾依然是站在百官之前,面恬淡,靜靜的聽着百官的言論。
前兵部尚書韓韜已然於前病逝,這位於燕北之戰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的老將軍即便是在臨死之時也在高呼着“還朝。”二字,着實令人唏噓。此刻韓顯就職兵部侍郎,此刻正宣讀着前方探報:“鬼方完顏錚起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大軍,屯兵壽
,正命人趕製船舶,
渡江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