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小說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322章:心因為舞而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花燈一經掛出,就來了不少人說笑,站在最前面兩個人,一個一襲白衣,搖著一把紙扇,風度翩翩,在人群裡嬉笑中,從店家小兒的手中,接過湖筆,在左側的一陣花燈上刷刷刷寫了“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筆法蒼勁有力,一看就具有大家風範,筆法一落,便來了一陣讚揚的聲音。

“這人倒也有些才華?”李飲兵默唸了一聲這燈聯,點了點頭,便將目光落在那白衣男子身邊的一個人。

那人一身黑衣,光溜溜的光頭在燈光的照下,鋥明哇亮,十分的惹眼,那人只是漫不經心的瞟了一眼花燈,便擠了過人群,走到那王小二的跟前,丟了一個眼神,那王小二笑了笑,卻一言不發。

李飲冰眯著雙眼望了半響,見那光頭一溜煙的擠出了人群,朝著洪都的官道揚長而去,除了李飲冰之外,無人留意。

李飲冰看了一陣,聰明他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就放下心來,想起剛才那人所言,謝再興已經秘密進了洪都城,看樣子是有所行動了,這件大事他可不敢耽擱,匆匆忙忙出了小重山,往衙門趕去。

經過三個多月的翻修,洪都一戰中,被轟塌的城牆,閣樓早已修建的堅固無比,位於洪都城內正中央的大都督,經過大都督的連番催促,與前幾修築完畢,如今府邸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走過沿街的門廳,面前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上下落不都設蠡殼窗戶。亭臺樓榭,小橋水,一派江南府邸氣派。

滕王閣是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與黃鶴樓、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閣樓始建於唐永徽四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為南方現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築。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

“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永徽三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在都督府裡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于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知的滕王閣。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王的一篇駢文——《秋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

樓高六層,而第五層無疑是最為整座樓最為絢麗的一樓,閣樓東壁懸掛磨漆畫《百蝶百花圖》,這圖乃是據滕王李元嬰愛蝶、繪蝶之雅事。據傳李元嬰擅畫蝶,自成一派,畫界稱為“滕派蝶畫”滕王的蝶畫當時非常珍貴,有詩云:“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這幅磨漆畫寄託了今人對“滕王閣”創始人李元嬰的懷念。其製作工藝非常妙:以三合板為底,貼金箔紙為底,蝴蝶乃是用細銅絲勾勒線條,將貝殼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畫面下部盛開的白花叢是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花瓣用蛋殼拼成。磨漆畫有東方油畫之譽。

五樓是最高的明層。漫步迴廊,眺望四周,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雲,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遊目四望,令人心曠神怡,連忘返。

閣樓上,杜紫衣獨自欣賞著遠處順水而下多花燈,一邊默默的關注著離自己不遠處的白衣男子,涼風習習,杜紫衣輕輕嘆息了聲,微微起身,入了閣樓,出來時候手中多一件狐裘,白如雪,輕輕地披在了白衣男子的身後,柔聲道:“這裡風大,進閣樓吧?

“白衣男子一言不發,翩然轉過身來,只見他手中提著一壺女兒紅,緩緩地喝著,直到身後的翠衣時,雙眼裡才有了一絲柔情。

他溫順地點了點頭,拉著杜紫衣的玉臂,溫順的入了閣樓,鄱陽湖朱元璋大勝陳友諒後,曾設宴與五樓,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所以五樓內不但留下了不少文人字畫,還留下了鐘鼓琴瑟磬竽,自從金陵返回後,朱文正命人叫來了大樂師大樂官十餘人,加上歌姬,歌女數百人,如今的滕王閣已經留下了數百人,她們終的任務就是等著著大都督的前來,這些時,大都督天天帶著紫衣姑娘前來,每到深夜,總會讓她們《霓裳羽衣曲》,這首傳說唐玄宗曾聽得月宮仙樂,玄宗默記下一半,後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獻上《婆羅門曲》,與玄宗記下的仙樂相符,玄宗將此曲潤並重新填寫歌詞,改名《霓裳羽衣曲》。這首曲子,經過多的演練,如今各種樂器奏樂的樂師,都已經習練悉,歌女,舞女也按部就班,只等大都督一聲令下,便可在這美如畫的閣樓上的翩翩起舞。

朱文正走了進來,徑自走了主位坐下,這《霓裳羽衣曲》需要多少人表演,需要多少樂師他比誰清楚,整個洪都城池,只怕沒人知道,這裡有一座大編鐘,編鐘為二十四件,編磬為三十二件,其厚薄不同,敲擊時發音各異。此外,還有土樂“壎”、’‘竹樂“、“排簫”革樂“建鼓”、“雙鳳虎座鼓”匏樂及絲樂“瑟”、殷代“虎紋磬”、“鐃”等塑件,還有隋唐時代的樂俑分三層懸掛,成曲尺狀排列,氣勢宏偉。只要一啟動,就能聽到神仙般的聲音。

朱文正早些年不務正業,卻惟獨痴於禮樂,在眾多的禮樂中,對《霓裳羽衣曲》曾經還請跟著金陵的不少樂器大師學過不少時,絕非是賦予風雅那麼簡單。

朱文正端坐了一陣,方才伸手拿起敲甬鍾輕輕地在一處編鐘敲打了一下,叮咚了一聲,聲音空曠厚薄,讓人久久難以忘記,這座編鐘是有人不同的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鍾架上,用木槌敲打,演奏樂曲。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八組懸掛在三層鍾架上。輕輕敲打,就能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敲打了幾下鐘聲悠揚渾厚,就連朱文正也不得不佩服制作這個編鐘的人聰明絕頂。

叮叮——噹噹——一聲聲的鐘聲緩緩而出。

鐘聲遠去,朱文正輕輕一嘆,輕聲道:“開始吧?《霓裳羽衣曲》!

“二十個身穿綵衣的歌女,歌姬的女子魚貫而出,在鼓樂聲中急速起舞,舞偏偏而起,數百個歌姬,歌女隨輕聲而動。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緩慢,連急速的旋風也遜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萬週轉個不停。轉得很快,彷彿如一朵朵的小蓮花。

朱文正只顧著敲打,弦鼓一聲,叮叮叮噹噹當,鐘聲空曠有了,閣樓上數百個歌姬紛紛雙袖攸然高舉。

翠袖滑落,數百雙雪白如藕的臂腕翩然而出。

朱文正依舊敲打鐘聲,鐘聲陪著琴絃,數百名歌姬,歌女,身子已經如疾風一般翩然而飛。

舞因為動而美,心因為舞而飛。

數百名歌姬全身綵帶飄逸,裙襬旋為弧形如雪花般在空中飄搖,不多時象蓬草般風飛舞,這正是《霓裳羽衣曲》最高境界,翩然飛昇。

今夜,朱文正一襲蟒袍,頭戴自己雙冠、眉間一點猩紅,一柄長劍,翩然入舞。

翠衣率領眾位樂師,擊打編鐘,閣樓裡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滕王閣五樓,燈火如白晝,樓中數百人,翩然入舞。

整個洪都城池都的百姓都能看到整個滕王閣傳來天籟之音。

“看,樓中有舞!”

“聽,樓中有歌!”離亂從頭說,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

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

虧殺我、一星星發!

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斬新換出旗麾別,把當時、一樁大義,拆開收合。

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

這話霸、只成痴絕!天地洪爐誰扇鞴?

算於中、安得長堅鐵!淝水破,關東裂…

^^^^^^^^^^^^^^^^^^^^^^^^^^^^第二更了,還有兩更了,請諸位莫要吝嗇啊!訂閱都送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