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章:憶當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常遇哈哈大笑,拍著蕭雲的肩膀道:“你啊,你,這張嘴巴還很是會說啊?”蕭雲道:“沒法子,建功立業比不過常大哥,只有靠著這張嘴巴騙騙那些水靈靈的白菜了!
“說到了建功立業,常遇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意,想了一會兒,忽然扭過頭望著蕭雲道:“蕭兄弟,還記得當初,你勸我投奔陛下麼?”蕭雲記憶一下子也被拉回了當年,一股溫暖的
覺從心裡勇氣,對著常遇
哈哈一笑,道:“當然記得,大哥這條命還是我救下的!不過,也幸虧如此,要不然我也沒法子認識小蝶,娶到了這麼好的
子了?
“兩人會心的一笑。
常遇嘆了一番後,道:“是啊,當初若不是蕭兄弟,也就沒有今天的常遇
了,這一切說起來,我常遇
最該
謝的人應該是小兄弟,若非是你,我也不會投奔陛下這等明主了?”說起往昔,蕭雲也是一陣
慨,心中好奇當年兩人分手後,常遇
與朱元璋的相遇,咕嚕幾聲,便讓常遇
說說。
今晚的常遇心情似乎不錯,樂呵呵笑了一陣,便說起了當年兩人離開的事情。
原來,兩人分別後,常遇因為身無分文,一路餓得不行,行到懷遠時,實在無法忍受飢餓的折磨,正要隨便找一家酒樓吃一次霸王餐,誰知霸王餐沒吃成,倒是碰上了一群綠林大盜正在欺壓百姓,一時忍不住與其大大出手,常遇
武藝高強,那幫綠林大盜
本不是對手,幾番下來打得他們是人仰馬翻求饒不得,這一幕不知怎麼被剛剛下山的盜匪頭領劉聚看到。
劉聚見常遇有勇力,就讓他當什夫長,並引為心腹。常遇
見劉聚為人豪
,加上自己身無分文,便追隨了劉聚,自此跟隨劉聚攔路搶掠,入宅為盜。
但常遇終究是心懷大志之人,一身武功早就想著找一個明主,一展生平所長,所以對於劉聚的盜竊行徑頗為不滿,便多次勸說,劉聚對他頗為尊重,初始還有所收斂,數月後,依舊如故。
常遇發現劉聚只知打家劫舍、四處搶掠,並沒有什麼打算或遠圖,他就萌發出脫離盜群,另尋出路的念頭。
至正十五年,常遇隨劉聚在和州搶掠時正巧遇上朱元璋率軍攻和州。常遇
一聽是小兄弟口中所說的明主,心中嚮往,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機會,裝成老百姓觀察朱元璋的行經。他親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視士卒如弟兄的作風,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隊紀律嚴明,不害百姓的行為。經比較他覺得知道朱元璋是個做大事者,劉聚僅僅是個盜匪,不能與朱元璋相比。他當機立斷,決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蕭雲默默的聽著,他實在沒想到當年自己隨口的幾句話,中間還有這麼多波折,一時也不有些唏噓,想起當初劉伯溫,他、常遇
、小蝶、陸霏霏、劉清相遇一家小店,抵抗韃子,與劉伯溫鬥智鬥勇,學習斬月八法,到如今不知不覺的已經十幾年了,當真是時間飛逝。
常遇似乎沉浸在當初的回憶之中,自顧自的說道:“打探了一番後,覺得朱元璋如小兄弟所說一般無二,當下二話不說趕往朱元璋的大營投奔!”蕭雲笑道:“這一次見面,一定很有趣的吧?
“常遇點了點頭道:“有趣談不上,冷淡倒是有的?”蕭雲道:“不會吧?”常遇
微微一笑,自言自語的說開了。
原來常遇去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的態度很是冷淡。
常遇抱拳說明來意後,朱元璋只是斜著一雙三角眼看了一眼他,便冷冷的問了句:“你是不是捱了餓,想到我的隊伍中找飯吃?”語氣絲毫的不客氣。
常遇也不以為意,反而回答頗為得體,他抱拳說:“我在劉聚手下打家劫舍,並不愁衣食,只是劉聚只知搶掠和盜竊,並無大志。我聽說將軍是位賢明智者,因此前來投奔,為將來的前程願效死力。”朱元璋沒想到眼前的這個賊寇還能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便多看了幾眼,問道:“你能跟我過江打仗嗎?”常遇
回答:“將軍指到哪裡,我願打到哪裡,渡江之
,願為先鋒。”朱元璋見常遇
身材魁梧,體魄健壯,出語忠懇,就把他留了下來。
“蕭雲默默的聽著,聽到最後終於收下了他,伸手提起茶壺給常遇的茶杯裡蓄了一杯茶水,也給自己杯中注入了茶水,放下茶壺後,笑道:“幸虧是陛下慧眼識珠啊,要不然這些年可就少了些
彩啊,鏖戰衢州、大戰九華山、大破陳友諒、攻武昌,掃平東吳,大敗元兵,南征北伐,所向無敵,號稱“常十萬”這份功勞,便是一向極少稱讚人的朱大人(朱升)也忍不住在陛下面前大大的稱讚了你一回,說什麼:”戰功顯赫未有過之,知周而量弘,才沉而氣銳。櫛風沐雪,擐甲揮戈,身經百戰之勞,勇卻萬人之敵。侍帷幄、而決勝千里,伏麾鉞而宣力四方,施號令,惟加謹嚴,重士卒,則同甘共苦,威名服眾,武異超群。嘖嘖嘖,看看這評語,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這次大哥若是一舉打退了也速,保住了北平府,這老頭指不定有說成什麼樣了?
“註解:劉聚,江南沛縣人。
元至正間,群雄紛起,聚起兵鳳陽,盱衡當世,見明太祖仁明英武,克成大業遂歸焉。洪武初禮店守禦千戶所正千戶,歿後追封義信侯。弟劉暹於永樂四年調禮店所副千戶。聚子劉政襲職正千戶,政子劉宗嘗從軍征討,屢立戰功,授特別優獎。(勢之在起,人人從龍。虹縣人鄧愈、懷遠人常遇兩位神勇之將即來投附。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很有政治權謀和馭人手腕。他知道常遇
乃武裝頭目劉聚手下,便說:“汝因部隊無糧來歸,然汝故主在,吾安得奪之。”常遇
頓首泣訴:“劉聚剽掠盜賊,
無大志。如能效力於您,雖死猶生!”當時,朱元璋正要渡江發展,便
言道:“能相從渡江乎?取太平之後,歸我未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