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小說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土丘稱寡不用訂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今天寫了點東西,為了下面的主線,這點小故事好好看看哦!

土丘稱寡高葉斬頭朱元璋在財主家放牛、放鵝、放鴨時經常領著一村的小孩做遊戲。他們在一個土丘上用土坷垃壘了一座金鑾殿,之後,他們開始扮演“做皇帝”的遊戲。朱元璋在臺上坐著的時候,其他小孩向他拜倒山呼“萬歲”朱元璋在臺上坐著四平八穩,沒有一點事兒,可是當別的小孩扮演皇帝時,朱元璋每向他磕頭時,那個小孩就一定會一頭從臺上摔了下來。能在土丘上稱孤道寡的人只有朱元璋一個。這個故事就叫“土丘稱寡”其中一個叫湯和的小孩被摔疼多次之後了,有一天又被重重地摔了下來。他就高聲叫嚷到:“你朱元璋什麼鳥皇帝,等我長大以後,非把你推翻不可。”這時,朱元璋正在臺上,大聲喝道;“大膽,給我拉下去砍啦。”兩個小孩,拉著湯和走到高粱地裡,摘下一片高粱葉向湯和的脖子上劃去,一下子劃出一道口子,鮮血濺到高粱穗上,從此以後,高粱穗就是紅的了。這個故事就叫“高葉斬頭”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誅殺功臣,湯和因小時候被斬過頭,就倖免於難。

紅烏天朱元璋當皇帝時的年號叫“洪武”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這個年號怎麼得來的可能還有些人不太清楚。這就要從他出世的時候說起:傳說,朱元璋的母親懷了他有十八個月之久也未曾生養。那天被元軍追殺逃脫後,爬到家裡突然發燒,肚痛難忍。可痛了三天三夜也不見胎兒下地。她在房裡不斷呻。朱元璋的父親,雖然知是難產,但那時的世俗,婦女生孩子,男人不敢在房裡,定要回避。因此,無計可施,只在廳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到第三天中午,陡然,一道紅光從天井直到廳堂,朱元璋的父親大吃一驚,三步並作二步,跑出大門外,只見滿天紅光,照耀四方,十分奇怪。此時,傳來了嬰兒啼聲,趕緊返回廳堂。接生婆從房裡笑盈盈地走出來,告道:“恭喜,恭喜,生下一男孩。”父親聽了滿心歡喜。忽然,天又暗了下來,好似晚上一般,伸手不見五指,把他嚇了一大跳。一會兒,天又復明。

三天後,父親給孩兒取了個名叫“紅烏天”後來,他做了皇帝,就以名取年號叫“洪武”這“洪武”乃是“紅烏”的諧音。

朱元璋的祖墳傳說朱熙祖生於宋末元初,後來天下大亂,遂攜家渡淮,到泗州定居。每遇紅白大事,當地百姓常推他做司儀。有一天,他在屋後楊家墩下的一個土坑裡正躺著歇息。忽然來了一老一少兩個道士,那老的指著熙祖所臥之地說:“若葬此地,必出天子。”小道士問道:“何似見得?”老道說:不信可以個幹樹枝試試,肯定生葉。”接著,急呼熙祖起來,熙祖聽到他們的對話後佯裝睡。於是,兩個道人完樹枝便揚長而去。十後,熙祖趕早去驗,果然枯枝發芽生葉。於是巧施掉包計,拔去生枝,另換枯枝。過了一會兒,兩個道士趕來。那老道見枯枝未發,而熙祖在旁,因此心生疑團,指著熙祖說:“肯定被此人換去”轉身又對熙祖道:“若想發福,死後葬此,家門當出天子。”說完悻悻而去。

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熙祖去世,遂葬該地,不等封土,即自成墳。這一年夏天,朱家又遷到鍾離之東的盱眙縣木場裡。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遇一異人,修須奇貌,頭戴黃冠,身著朱衣,給了她一丸白藥。這藥神光閃閃,一下,即身懷六甲。第二年,即元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生下一子,這就是朱元璋。此時離其祖父葬期正好十八個月。

話說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天,甚是神奇,民間廣為傳播著真龍天子降世了。元朝皇帝終惶惶不安。他緊急下詔,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儘早剷除禍。於是鳳陽一帶有多少無辜嬰兒和無辜少年慘死在統治者屠刀之下。這就是歷史上的“三洗濠州”且說“真龍天子”降世的傳說很快傳到了大都(今北京),元朝皇帝派人下詔,令神漢巫師設神壇,測算“真龍天子”降世的方位。神漢們舞劍燒符,口中唸唸有詞,經過三天三夜的測算後稟報說:“真龍天子降世,方位在淮楚一帶的濠州範圍內。”隨即元朝皇帝下聖旨,濠州官府依旨行動,大批官兵四處查尋,各路口、橋頭設卡盤查,凡初生嬰兒容貌顯貴者,一律殺戮。有一天,一隊官兵在舊縣(今明光市女山湖鎮)查尋後反回濠州路過抹山,聽有嬰兒哭聲,幾個官兵循聲追過去,衝進傳出嬰兒哭聲之家,一個士兵舉刀就要砍殺這嬰兒。這個嬰兒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母親陳氏急忙跪在地上,抱住那兵舉刀的手苦苦哀求。其他士兵一看,是個討飯人家;再看那嬰兒,黑似炭,瘦似貓,尖長臉,翹下顎,一塊破布包著。一個塌鼻子士兵哈哈大笑說:“這孩子要是真龍天子,我就能當玉帝了。”另一士兵說:“算了吧,這也是一條生命啊,還是積點德吧。”就這樣一群官兵全走了。後來聽說那個塌鼻子士兵在大樹下乘涼,被樹上掉下來的一枯枝穿透背,氣絕身亡。

公元1333年,元順帝接位,聽說“真龍天子”還活在人間,斥責濠州知州、盱眙知縣辦事不力,殺了全家。同時下令繼續查找當年漏殺的孩童。一,一神漢向皇帝稟報,他算得冬月初七前後“真龍天子”將頭戴銀花帽、身穿羊皮襖、繫金絲帶,下一匹棗紅馬,有鐵頭、銅背兩名保鏢護送過太平集。當時太平集(今明光市)屬盱眙縣,新任知縣不敢怠慢,從冬月初一開始就親自帶人駐守太平集,然後在各路口設卡,嚴加盤查。一時間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許多有六、七歲孩子的人家,都將孩子藏起來,稍有不慎被官兵抓住就慘遭殺戮。一連八九天過去了,太平集一帶共殺了120多名孩童。孩子少了,路上人也稀了,官兵們疲於奔命也個個疲力竭,新任知縣也覺得差不多了,決定明天再盤查一,就已滿十,可能“真龍天子”也已在那120多名冤魂之中了。第二天,冬月初十,值卡官兵早早到位,嚴查南來北往帶孩子的行人。人急太陽走得也慢,值卡官兵好不容易等到撤崗時分,前面路上又來了幾個人,遠遠看去還有個孩子。官兵們提起長矛握緊刀,到了近前。嗨!原來是個討飯的孩子,一頭禿瘡,結滿白的瘡痂,太陽一曬散發一股腥臭,穿著件四處出棉絮的破棉襖,沒一個釦子,只有一稻草系在採上,檔下拖著打狗當馬騎,還一跑一顛的。一士兵上前喝道:“站住!多大了?幹什麼的?”這禿頭孩子衝士兵翻翻眼,從懷裡掏出個討飯碗說:“十五啦,要飯的。”朱元璋當時只有7歲,但個頭高大,整天風吹曬也顯老相,還真像十幾歲的孩子。盤查士兵聞到了一股腥臭味,忙用手掩著鼻子:“去去去!”行人中緊挨著的是一個賣銅鏡子的小販子和一個頭頂新鐵鍋的農民。傳說中朱元璋頭戴“銀花帽”講的就是那滿頭白瘡痂,身穿“羊皮襖”講的就是那漏棉絮的破襖子,繫“金絲帶”講的就是那稻草繩,下一匹棗紅馬,講的就是那打狗,鐵頭銅背保鏢講的就是那買鍋人和賣銅鏡的小販。當時追查的官兵都沒有識破。朱元璋過去之後,一個士兵忽然想起上頭命令:可以殺錯不可以漏過。剛才過去的雖然是個禿頭,但也還是個孩子,於是就帶著幾個人騎馬追了過去。他們很快追上了朱元璋,但他們一看朱元璋正在著風撒水濺了一身都是。幾個人一看,料定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是天子,他們連馬也沒下就回去了。

幾年後,元順帝得到消息,那個滿頭禿瘡的要飯小子就是“真龍天子”竟從盤查哨兵鼻子下大搖大擺溜走了。元順帝氣得暴跳如雷,降下旨去:凡十歲上下的禿頭討飯孩子一律殺掉。於是又有了濠州界內捕殺十來歲禿頭討飯孩子的第三次血洗濠州。但朱元璋那時已到離明光30裡的舅舅家放牛去了,已不是走千家、討萬戶的要飯孩了。

睡天子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朱元璋把牛群趕到山坡下的水邊,自己躺在山坡上的樹陰下乘起涼來,不久就睡著了。你看他那副睡相:四肢伸展叉開,像個“大”字,再加上那放在頭下當枕頭的木板,就成了一個“天”字。

這時,來了個老道,想找個人打聽一下路。他走到朱元璋身旁,用腳輕輕踢了一踢,誰知朱元璋嘴裡只“哼”了一聲,拿起木板揮動了一下,然後橫擔在上,側過頭去又睡去了,頭剛好就停在木板的右端,雙腳併攏,形成一個“子”字。那老道吃了一驚,心裡暗想:“不要看這人衣不蔽體,倒蠻有志氣,連睡夢中都不忘要做‘天子’,將來定是個不凡之人。”那老道到山下村子裡一打聽,才知道那放牛倌就是朱元璋。這老道也不是別人,他就是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後來,朱元璋在劉伯溫的輔助下,真的當上了“天子”朱元璋與江西老表北來的車,南來的船,到了江西地界,見到江西人,興許會親切地喊一聲老表。在江西內地,特別是在農村裡,大家都是老表長,老表短的。老表,幾乎成了農民的代名詞。為何有此美稱呢?據傳,第一個喊老表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無末期間,農民起義首領朱元璋,為了爭奪天下,與佔據漢口號稱漢王的號一位起義軍首領陳友諒,在江西鄱陽湖大戰了18年。陳友諒出身漁民,兄弟眾多,兵將驍勇,武藝高強,水上善戰。據《餘干縣志》記載:公元1363年,陳友諒出動鉅艦數十艘,水兵60萬進圍洪都(今南昌),在這次戰鬥中,陳軍驍將張定邊把朱元璋幾乎打得全軍覆沒。朱元璋帶著殘兵敗將,慌不擇路,鑽進港漢逃命。

浩瀚鄱陽湖八百里,天連水,水連天,朱元璋走投無路,仰天長嘆曰:落此地步,豈非天絕我也!一連數天,他們挨餓受凍,沐雨櫛風盲目地漂著,退避著,終於靠近一塊半島陸地。經打聽,此處名叫康郎山,屬餘干縣地。村民們發現湖上漂來幾條船,上前盤問,原來他們就是打過“掃除群寇,解除人民痛苦;實行仁義,不要貪圖財貨”旗子的朱元璋大軍。大夥把他們救上岸來,安頓他們治療養病,各家各戶送來了糧食、豬、蔬菜,像親人一樣關照他們。朱元璋身中數箭,傷勢很重,村民們把他藏在一個山中,請來郎中,每天給他箭治毒、敷藥餵飯,使朱元璋很受動。朱元璋問他們姓什麼,村民們說,我們全村都姓陳。朱元璋高興極了,我鳳陽老家的孃舅也姓陳,說不定五百年前你們還是一家呢。如此說來,我和你們還是姑表兄弟嘍!自此以後雙方都親切地稱呼對方為“老表”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朱元璋康復了。他以此為據點,收容舊部,招兵買馬,屯墾湖田洲地,幫助村民發展生產,增加部隊給養。兩年多之後,朱元璋重整軍威,20萬水師在康郎山列陣而呼,在當地老百姓的支持下,朱元璋把大批漁船紮上蘆葦草人,內藏燃油火藥,乘東風火攻陳營,一場歷時35天的水上大戰,陳友諒被中頭顱斃命,這一仗為朱元璋轉變局勢,既而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對康郎山人的支持與幫助涕零,離村時,他向父老鄉親表示說:我朱元璋如果得了天下,你們有什麼事只管來找我,只要說一聲是江西來的老表就行,我一定要報答你們的恩情。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即位,萬人簇擁,三呼萬歲,登上了明朝開國皇帝的寶座。沒過幾年,恰逢江西水旱接踵,災害不斷,老百姓掙扎在飢寒迫之中。地方衙門貪官還要向老百姓徵收田賦捐稅,斂收財貨,老百姓苦不堪言。此時,有人忽然想起了當今皇上朱元璋離村時說過的話,也許他真能開開天恩,於是,村裡選了三個有膽有識的人去找他。

三個村民水陸並進,夜兼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南京。鄉下人進京,哪知皇宮大院的森嚴,左求情,右磕頭,送禮包也總是見不到皇帝。他們出於無奈,只得冒死來到皇宮前打鐘撞鼓。鐘鼓驚動了皇帝,他問道:“何人大膽驚駕?”太監唯唯回報:“三個江西來的百姓,說是聖上的老表,口口聲聲要求見駕。”朱元璋一聽,忽然想起當年康郎山落魄的情景,大手一楊:快天中門,大禮相。朱元璋御駕接見江西來的“老表”問明緣由,好言相,好酒相待,當即下旨,拔出大批銀錢糧草賑濟江西災民,康郎山則永遠免糧賦稅收,傳諭各州、府、縣。從此“江西老表”就在全國各地傳開了。

朱元璋畫像朱元璋要畫一張像,傳後世,找了無數的畫家來畫,都不稱心。不稱心就要殺人,他殺掉的畫家數不清。

這張畫就這樣難畫?不假。你不知道朱元璋這副長相,難畫哩!馬臉豬嘴,還添上三十六顆紅麻子。畫家一看,就抓頭了,不知道該從哪裡下筆。

這天,朱元璋又找來畫家三兄弟,要他們給自己畫像。

第一天,老大去畫。他仔細看了朱元璋的臉,就工細描起來,三十六顆麻子數得一顆也不少。畫了半天,畫成了一個活脫脫的朱元璋: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哪曉得朱元璋一看,氣得直哼,隨手“刺啦刺啦”撕個粉碎,桌子一拍,喊人把老大殺了。

第二天,老二去畫。他不敢大意,仔仔細細地看了朱元璋的臉,連三十六顆麻子的顏深淺、大小部位都記得一絲一毫不差。他細細描呀,畫呀,忙了大半天,畫成了一個活靈活現的朱元璋: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哪曉得朱元璋看了,馬臉拉得有尺把長,伸手又把畫像撕了,桌子一拍,又把老二殺了。

晚上,老三怎麼也睡不著覺,大哥二哥都死在朱元璋手中,他明個兒怎麼畫這幅像呢?老三正在發愁,走進來一個陌生人,開口便問:“你是想死還是想活?”老三老老實實說,他正在琢磨兩個哥哥哪點沒畫好,得了死罪的哩。那人哈哈一笑說:“不用想了,只怪你兩個哥哥畫得太像啦!這不是找死!朱元璋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你今兒個晚上把他兩人的畫像看看透,明天只管照他兩人的像去畫,包你免掉一死。”老三心想,橫豎是死,倒不如照他的話試試。

那人又說:“不過,你可要答應我一件事。”老三趕緊問:“什麼事?儘管說!”那人說:“回來之後,給我畫一幅朱元璋的真像。”

“這事不難。”老三一口答應。

第三天,老三上殿畫像。他裝模作樣,左看右看,把朱元璋看仔細,然後下殿,提筆一揮,眨眼工夫就畫成了:福福態態一個人像,看上去又像唐太宗,又像宋太祖,就是沒有一處像朱元璋。老三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著頭皮走上殿去。哪知道朱元璋一看到這幅像,眉頭一鬆,嘴巴一咧,笑開了:“畫得好!畫得像!給我重賞,重賞!”據說,現在明孝陵陳列的那張畫像,就是老三在宮裡畫出來的。

朱元璋的真像後來也傳了下來,是老三回家以後給那位救命恩人另畫的一張。這張像奇異無比,就如從朱元璋麻臉上剝下來的。那人連誇:“好啊,好啊!我們的子孫也能看到朱皇帝的尊容啦!”他把這幅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一代傳一代留到了今天。傳說明孝陵至今還收藏著一幅真像,八成就是老三在家裡畫的那張。

*************************

可以看看,不需要訂閱啊,各位請不要見怪啊!哈哈哈…o(∩_∩)o哈哈哈~o(∩_∩)o哈哈哈~不要訂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