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小說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迎神和咬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報載餘姚的某鄉,農民們因為旱荒,神求雨,看客有帶帽的,便用刀亂打他一通。(2)這是信,但是有據的。漢先儒董仲舒(3)先生就有祈雨法,什麼用寡婦,關城門,烏煙瘴氣,其古怪與道士無異,而未嘗為今儒所訂正。雖在通都大邑,現在也還有天師作法(4),長官屠(5),鬧得沸反盈天,何嘗惹出一點口舌?至於打帽,那是因為恐怕神看見還很有人悠然自得,不垂哀憐;一面則也憎惡他的不與大家共患難。

神,農民們的本意是在救死的——但可惜是信,——但除此之外,他們也不知道別一樣。

報又載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黨員,出面勸阻神,被大家一頓打,終於咬斷了喉管,死掉了。(6)這是妄信,但是也有據的。《忠說岳全傳》(7)說張俊陷害忠良,終被眾人咬死,人心為之大快。因此鄉間就向來有一個傳說,謂咬死了人,皇帝必赦,·因·為·怨·恨·而·至·於·咬,·則·被·咬·者·之·惡,·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不知道法律,但大約民國以前的律文中,恐怕也未必有這樣的規定罷。

咬人,農民們的本意是在逃死的——但可惜是妄信,——但除此之外,他們也不知道別一樣。

想救死,想逃死,適所以自速其死,哀哉!

自從由帝國成為民國以來,上層的改變是不少了,無教育的農民,卻還未得到一點什麼新的有益的東西,依然是舊信,舊的訛傳,在拚命的救死和逃死中自速其死。這回他們要得到“天討”(8)。他們要駭怕,但因為不解“天討”的緣故,他們也要不平。待到這駭怕和不平忘記了,就只有信訛傳剩著,待到下一次水旱災荒的時候,依然是神,咬人。

這悲劇何時完結呢?

八月十九

附記:旁邊加上黑點的三句,是印了出來的時候,全被刪去了的。是總編輯,還是檢查官的斧削,雖然不得而知,但在自己記得原稿的作者,卻覺得非常有趣。他們的意思,大約是以為鄉下人的意思——雖然是妄信——還不如不給大家知道,要不然,怕會發生弊,有許多喉管也要危險的。

八月二十二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二《申報·自由談》。

(2)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九《大晚報·社會一週間》載:“(浙江)餘姚各鄉,近因大旱,該區陡鎮農民五百餘,吾客鄉農民千餘,聯合舉辦神賽會祈雨。路經各處,均不準鄉民戴帽,否則即用刀槍猛砍!”(3)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今河北棗強)人,西漢經學家。曾任江都相和膠西王相。在他所著《秋繁》第七十四篇中有這樣的話:“令吏民夫婦皆偶處。凡求雨之大體,丈夫藏匿,女子和而樂。”又《漢書·董仲舒傳》:“仲舒治國,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唐代顏師古注:“謂若閉南門,舉火,及開北門,水灑人之類是也。”(4)天師作法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至二十二,上海一些所謂“慈善家”及僧人發起“全國各省市亢旱成災區祈雨消災大會”由“第六十三代天師張瑞齡”作法求雨。天師,道教對該教創始人東漢張道陵的尊稱,他的後裔中承襲道法的人,也相沿稱為天師。(5)長官屠舊時每遇旱災常有停宰牲畜以求雨的信活動,如一九三四年七月上海一些團體聯合呈請市政府及江浙兩省府下令“斷屠一週”(6)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申報》載:“餘姚陡小學校長兼黨部常委徐一清,因勸阻農民神祈雨,動眾怒。十二晚五時,被千餘農民毆斃,投入河中;嗣又打撈上岸,咬斷喉管。”又同年八月十九《大晚報·社會一週間》載:“據傳徐氏現年六十三歲,民國元年加入國民黨”

“徐極愛金錢,時藉故向鄉人索詐,凡船隻經過陡時,徐必向舟子索取現費若干。…徐之行為極為鄉民所不滿,此其慘死之遠因雲。”(7)《忠說岳全傳》長篇小說,清代錢彩、金豐編訂。張俊參與秦檜陷害岳飛被眾人咬死的事,見該書第七十五回。(8)“天討”語出《尚書·皋陶謨》:“天討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