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這不是最讓他擔心的。
他到惶恐的事情,是一個古怪的巧合——原著中,皇帝也在立太子前後,忽然染病,很長一段時間沒上朝。
原著中沒說雜七雜八的傳聞,而是確定皇帝是因為服食丹藥慢中毒。
可為什麼這毒會提前這麼多年發作?
立太子事件和皇帝染病,發生在同一段時間,這讓韓皎到無法言喻的惶恐。
會不會他自以為已經改變那些人的命運,最終都會被強行拉回各自的軌道?
燕王會被狠狠打壓,最終放棄一切原則信念,全力復仇。
謝修會失去李閣老,然後意外中毒身亡。
而謝奪……
韓皎不敢想下去。
這或許都是巧合而已,皇上真的只是生了場病,很快會好起來。
目前沒有其他與原著劇情接近的跡象。
燕王還是如初見那般剛正頭鐵。
創傷治癒的謝修已經恢復了兒時的喜好,他會不請自來,跟在燕王身邊,滔滔不絕講解一些他的新設想,直到六哥表示某個想法似乎有點用處,他才會回宮,著手打造新發明。
別看燕王嘴上對傻弟弟不耐煩得緊,嘴角的笑意本壓不下去,以至於他都沒有太在意另一個弟弟最近脾氣有點暴躁。
至於大boss,韓皎完全沒想到,他突然間變得很忙,很多事都會親力親為,就好像從前那個逃課踢球的九皇子,一夜間長大了,遊刃有餘地接下了皇帝拋來的所有重任。
謝奪的辦事效率和縝密的判斷力,很快得到了滿朝文武的稱讚。
然而,看似一片祥和的代政時期,實際上危機四伏。
權利接的當口,無數雙眼睛都在探查這個年僅十七歲的太子,會選擇哪一方作為自己的嫡系勢力。
太子請燕王入宮,協助打理朝政,奏摺實際上是這兩位皇子一同批示的,而涉及官職任免的摺子,全部都由燕王批示。
這就讓滿朝官員沒法琢磨透謝奪的心思,有人懷疑燕王其實是照著太子的意思批示奏摺,於是官員們私下細細揣摩了近期的擢黜賞罰,發覺新主子似乎是有意在打壓二皇子勢力。
立即有嗅覺靈的二皇子暗黨跳出來,彈劾二皇子的走狗,想第一時間把自己撇出去,抱上新主子的腿。
雖說是為了前途倒戈,但下手還不能太狠,萬一是自己嗅覺出了問題那就等於找死,到時候新主子的腳趾頭都沒摸著,毫髮無損的二皇子可是會報仇的。
所以第一個跳出來的官員,只找了個無足輕重的罪名,彈劾二皇子黨中一個小人物。
滿朝官員都在猜測,燕王的接下來的批示,會不會跟大家預測的風向吻合。
萬萬沒想到的是,太子殿下居然親自出馬戰了。
一篇罪名輕微的彈劾奏疏,太子卻為此嚴厲的訓話,並要求涉案部門徹查到底,涉案人員若有內情上奏,可密送御前,無需逐級上報。
原本只是個見風使舵的官員掀起的漣漪,卻被太子殿下順勢攪起了巨。
很快,二皇子黨勢力內部,開始了狗咬狗的戲碼,為了撇清干係,互相告發的密報,七內就摞起半人多高。
所有人都以為太子準備好對二皇子黨動手了,太子卻突然沒了下一步動靜,反而升了幾個二皇子黨的官。
這就奇了,原本說是要徹查到底、嚴懲不怠,最後居然變成了獎賞。
太子這一招引而不發,就是為了給出將功抵過的暗示。
幾乎一夜之間,二皇子的勢力爭先恐後向太子爺投誠,把告密信乖乖送到太子手心裡,變成永久的把柄。
謝奪這一招狠辣至極的釜底薪,非但沒把二皇子黨
上絕路,引發朝局震動,反倒是原封不動地把二皇子的勢力,轉移到自己手中,沒動一兵一卒。
朝中有人懷疑太子其實是受燕王縱,因為二皇子黨一直以來都與端王黨暗中聯合,如今端王黨已經全力擁戴儲君,太子第一次拔劍出鞘,動的卻是端王黨的人,這讓無端遭難的二皇子黨,將矛頭都指向了燕王黨。
畢竟,沒人相信那個沉蹴鞠的小皇子,會有這般駭人的謀略手段。
就連燕王自己也認為,九弟這麼做是為了給他出口惡氣。
燕王心裡有些過意不去,他不希望九弟為自己得罪其他兄弟,所以尋了個由頭,三月中旬的一個傍晚,把兄弟們都請來自己府上饗宴。
可惜二皇子沒給面子,稱病推脫了,老四老五自然也沒敢應邀,只有大皇子厚著臉皮跟太子爺套近乎來了。
韓皎也接到邀請,傍晚提前來到燕王府。
三皇子和謝修也到了,正在花園裡跟燕王閒談。
韓皎上前行禮,打完招呼便問燕王:“太子殿下還沒來?”燕王轉頭看向院外,點頭道:“估摸著快到了。”謝修臉上起了絲好奇,開口就問:“為什麼所有人都問九弟來了沒有?八弟十弟也沒來,怎麼沒人問?”韓皎立即用微笑示意小不倒翁——不要亂抓重點。
燕王趕忙打圓場,兇道:“誰問九弟了?不就剛剛大哥問了一句麼?先生可能剛好有事找九弟商議,隨口一問罷了。”謝修不太能理解旁人的窘境,想了想,坦白地轉身指向遠處那群還在調整琴絃的歌女道:“我剛剛聽見她們一直在小聲嘀咕‘哪位是太子’‘太子還沒來’‘太子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