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秦始皇嬴政最終採納了李斯的意見,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
這是焚書的前因。
事隔八年之後,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於咸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又發生了一場爭論。
這次的爭論,是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發的。
在宴會上,以僕周青臣為首的大臣稱頌秦始皇的武威盛德,遠超上古聖皇。
而博士淳于越則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復分封制的主張。
嶽關把張勁松拉來客串了淳于越,一個客串質的角
,對張勁松這種級別的演員來說自然毫無壓力。
張勁松是這樣說的:“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翻譯一下的意思就是:我聽說殷商和周朝統治達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為膀臂輔翼。而現在陛下您雖統一天下,但子弟卻還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現了田常、六卿奪權篡位的禍患,在朝中又沒有強有力的輔佐之臣,靠誰來相救呢?辦事不學習古代經驗而長期統治的朝代,我還沒有聽說過。現在周青臣等人又當面阿諛奉承以加重您的錯誤,不是忠臣。
這段對話,嶽關讓《大秦帝國之一統》拍攝了兩版,一版古文版的,一版現代白話文版的。
這段對話相對來說十分重要,古語有古語的好,而現代白話文更容易理解,所以索全都拍了。
嶽關扮演的嬴政聽到淳于越的進諫後並沒有做出反應,而是把淳于越的建議給群臣討論。
這時候於和韋扮演的丞相李斯出場了,明確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觀點。
“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這是兩個典型的對立陣營。
淳于越認為效仿先賢才是王道。
而李斯認為古不如今,要因時制宜,古代的政策,已經不適用於當代了,我們要做出新的決定。
嬴政毫無懸念的站在了李斯這邊。
不過嬴政還沒有表態,李斯就繼續提出了焚燬古書的三條建議:1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限期官府銷燬。令下三十
後不
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2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3有願習法令者,以吏為師。
這三條建議,都是奔著維護大秦統治去的。
劇本借李斯之口,清晰的闡述了這一點。
所謂的焚書,並沒有燒燬那些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甚至並沒有燒燬諸子百家那些典籍,包括《詩》、《書》。
真正把這些東西燒了的,是項羽那個敗家子……
阿房宮被他付之一炬……
而之所以不讓百姓談論《詩》、《書》,是因為這些書多讚頌歷代君王和六國先王,此時大秦已經一統天下,治下的百姓反而思念前朝,這顯然也不合適。
大秦雖然一統天下,但是內部人心思想和文化並沒有統一,這當然不利於大秦的統治和天下的安定。
很明顯,天下統一了,思想也需要統一,不然太危險。那麼,是用哪種思想作為統一的標杆呢?這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答案——勝利的人就是對的。
秦國是戰國時代最終的勝利者,所以自然要用秦國的辦法去統一其他六國,用秦國的思想去統一天下人的想法。
其實後面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做的。
一切的源頭,便在此時。
焚書的惡名,也就此種下。
作為一個帝國一個主體,必然需要有人服從有人犧牲有人被同化,否則,漢族是如何產生的呢?
歷史上有過那麼多民族,為何現在全都成為了漢族?
追溯源頭,漢族能夠凝聚在一起,源並不在於漢朝,而在於秦朝。
只不過秦朝太過短命,然後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儒皮法骨,骨子裡沿用的依舊是秦朝那一套。
如果秦朝的統治能再延續一百年,我們今天可能就會自稱秦族。
這就是一統的意義。
這就是焚書的後果。
有些事情,因為立場不同,就會分出對錯。
而千百年之後,我們這些享受古人成果的,站在客觀立場上看,所謂的焚書,其實是必要並且正確的。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國家統一,自由派多了去了,小布爾喬亞也多了去了。
《大秦帝國之一統》並不是要洗白什麼,只是把焚書坑儒這件事情給觀眾講清楚。
具體是支持還是反對,黑還是捧,觀眾自己說了算。
相比焚書,坑儒的深遠意義不算太大,但其實更需要拿來說一說。
因為坑儒這個罵名讓嬴政揹負了上千年,被歷代孔子門生罵的差點抬不起頭來。
前世要不是教員,嬴政都不一定能翻案成功。
而事實上,嬴政並沒有坑殺儒家弟子。
嬴政殺的是方士。
再次重申,嬴政並非完人,他也有古代帝王很普遍的一個缺點——想要長生不死。
在死亡面前,嬴政也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他修仙的念頭很強烈,也請了很多方式幫他尋仙問道煉丹。
然而,一無所獲。
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表示長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長生也非是小小丹藥所能達到。他們接近秦始皇,只不過是為了把《道經》傳給天下人,並不是為了幫助始皇帝修仙的。
然後這兩人帶著鉅款就跑路了。
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術士,下令在咸陽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焚書客觀上說不算是嬴政的黑點,但“坑儒”算,雖然秦始皇坑殺的並非儒生。
但“坑儒”事件本質上,是秦始皇自己種下的惡果。
這也證明了秦始皇確實不是一個完人。
《大秦帝國之一統》拍出來的焚書坑儒,和很多人心目中的“焚書坑儒”,已經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樣子了。拍完焚書坑儒這兩集之後,丁白慨道:“嶽關,我有預
,我們這兩集等到播出後估計會引起不少人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