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三年正月戊戌,左丞相胡惟庸謀反,及其黨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伏誅。癸卯,大祀天地於南郊。罷中書省,廢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二月壬戌朔,詔舉聰明正直、孝弟力田、賢良方正、文學術數之士。發丹符,驗天下金谷之數。戊辰,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聽致仕,給以誥敕。三月壬辰,減蘇、松、嘉、湖重賦十之二。壬寅,燕王隸之國北平。壬子,沐英襲元將脫火赤於亦集乃,擒之,盡降其眾。
夏四月己丑,命群臣各舉所知。五月甲午,雷震謹身殿。乙未,大赦。丙申,釋在京及臨濠屯田輸作者。己亥,免天下田租。吏以過誤罷者還其職。壬寅,都督濮英進兵赤斤站,獲故元豳王亦憐真及其部曲而還。是月,罷御史臺。命從徵士卒老疾者許以子代,老而無子及寡婦,有司資遣還。六月丙寅,雷震奉天門,避正殿省愆。丁卯,罷王府工役。丁丑,置諫院官。
秋八月,命天下學校師生,給廩膳。九月辛卯,景川侯曹震、營陽侯楊璟、永城侯恭顯屯田北平。乙巳,天壽節,始受群臣朝賀,賜宴於謹身殿,後以為常。丙午,置四輔官,告於太廟。以儒士王本、估佑、襲斅、杜斅、趙民望、吳源為
、夏官。是月,詔陝西衛軍以三分之二屯田。安置翰林學士承旨宋濂於茂州,道卒。
冬十一月乙未,徐達還。丙午,元平章完者不花、乃兒不花犯永平,指揮劉廣戰沒,千戶王輅擊敗之,擒完者不花。十二月,天下府州縣所舉士至者八百六十餘人,授官有差。南雄侯趙庸鎮廣東,討陽蠻。
是年,琉球、本、安南、占城、真臘、爪哇入貢,
本以無表卻之。
十四年正月戊子,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湯和、傅友德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乃兒不花。命新授官者各舉所知。乙未,大祀天地於南郊。壬子,罷天下歲造兵器。癸丑,命公候子弟入國學。丙辰,詔求隱逸。二月庚辰,核天下官田。三月丙戌,大赦。辛丑,頒《五經》、《四書》於北方學校。
夏四月庚午,徐達率諸將出,至北黃河,擊破元兵,獲全寧四部以歸。五月,五溪蠻叛,江夏侯周德興討平之。
秋八月丙子,詔求明經老成之士,有司禮送京師。庚辰,河決原武、祥符、中牟。辛巳,徐達還。九月壬午朔,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帥徵支南。徐達鎮北平。丙午,周德興移師討施州蠻,平之。
冬十月壬子朔,有食之。癸丑,命法司錄囚,會翰林院給事中及
坊官會議平允以聞。甲寅,免應天、太平、應德、鎮江、寧國田租。癸亥,分遣御史錄囚。己卯,延安侯唐勝宗帥師討浙東山寇,平之。十一月壬午,吉安侯陸仲亨鎮成都。庚戌,趙庸討廣州海寇,大破之。十二月丁巳,命翰林
坊官考駁諸司章奏。戊辰,傅友德大敗元兵於白石江,遂下曲靖。壬申,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走普寧自殺。
是年,暹羅、安南、爪哇、朵甘、烏斯藏入貢。以安南寇思明,不納。
譯文(二)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
,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天下稱號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叫玄皇帝,廟號德祖;曾祖考叫恆皇帝,廟號懿祖;祖考叫裕皇帝,廟號熙祖;皇考叫淳皇帝,廟號仁祖;
皆皇后。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諸功臣進爵有別。初五
,頒即位詔書於天下。追封皇伯考以下皆為王。初十
,李善長、徐達等兼東宮官。十三
,遣使核實浙西田賦。二十一
,胡廷瑞攻克建寧。二十九
,鄧愈為征戍將軍。攻略南陽以北州郡。湯和攻克延平,活捉元平章陳友定,福建平定。當月,天下府州縣官來朝,太祖告誡他們說“:天下始定,百姓財力俱困,現在關鍵在於讓百姓休養生息,這隻有廉者能夠約束自己而利於人,望大家共勉。”二月一
,規定郊社宗廟禮儀,每年必須親自祭祀作為常規。二
,湯和提督海運。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朱亮祖為副將軍,由海道取廣東。六
,用太牢在國學祀先師孔子。七
祀社稷。十一
,詔定衣冠如唐朝制。十二
,常遇
攻克東昌,山東平定。十三
,楊王景攻陷寶慶。二十九
,詔儒臣修訂女規條,嚴
后妃干預政治。三十
,周德興攻克全州。三月初一,鄧愈攻克南陽。三
徐達前往汴梁,左君弼投降。
夏四月初一,蘄州進獻竹蓆,太祖拒受,詔令四方不要隨便進獻。廖永忠率部隊到廣州,元守臣何真投降,廣東平定。初七,集合祖先牌位在太廟舉行大祭。初八,徐達、常遇大破元兵於洛水北,於是進圍河南,梁王阿魯溫投降,河南平定。十七
,楊王景攻克永州。二十四
,行幸汴梁。二十六
,馮勝攻克潼關,李思齊、張思道逃走。五月十
,廖永忠攻下梧州,潯、貴、容、鬱林各州都投降。二十二
,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六月一
,徐達朝見太祖,七
,海南、海北各道投降。二十五
,楊王景、朱亮祖攻陷靖江。
秋七月二十,廖永忠攻下象州,廣西平定。二十二
,賑恤中原貧民。二十三
,太祖將回應天,對徐達等說“:中原百姓,久為群雄侵苦,
離相望,所以命令將帥北征,拯民於水火。元朝祖宗有功德於民,其子孫不顧百姓死活,老天厭棄他們。君有罪,百姓卻是無辜的。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
民,我實在不忍。諸將攻下城池之時,不要肆意燒殺掠奪,元之宗室親戚,都要保全。這樣上順天意,下
人望,符合我討伐罪人安撫百姓之意。不恭守命令的罰無赦。”二十八
,命令馮勝留守開封。閏七月初九,從開封回宮。十一
,徐達會合諸將兵於臨清。十四
,常遇
攻克德州。二十八
,攻克通州,元帝逃往上都。當月,徵召天下賢才充當守令。免除吳江、廣德、太平、寧國、滁、和受災田租。八月一
,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二
,徐達進入元都,封存府庫圖籍,把守宮門,
止兵士侵犯暴行,遣將巡古北口各關隘。四
,因京師起火,四方水旱災害,太祖詔中書省集中討論便民事宜。九
,定六部官制。御史中丞劉基辭官。十一
,大赦死罪以下的罪犯。救濟從徵將士家人,逃跑的允許自首。新近攻克的州郡不要亂殺。輸納賦稅道路遙遠的,官府代為轉運,出現災荒據實報告。免鎮江租稅,逃難百姓復業的,任其開墾荒地,免三年賦稅徭役。衍聖公襲封並授曲
知縣,一如前代制度。有司以禮聘招賢士,學校不要專事虛文。定罪量刑,不要不是時候處決囚犯。免除書籍田器稅,民間拖欠負擔免徵。蒙古、
目人有才能者,允許提升使用。對鰥寡孤獨廢疾之人給予撫卹救濟。百姓年滿七十以上者,允許一子免去賦役。其他有關利與害應當興革的不在詔內者,有關部門應據實報告。十四
,行幸北京,改大都路為北平府,徵元故臣。十五
,詔徐達、常遇
進取山西。二十六
,放元宮人。九月二十
,太祖下詔說“:天下之治,天下之賢士共同治理。今賢士多隱崖
,是官府失於敦勸,朝廷疏於禮待,還是我寡昧不足以招攬賢才,將在位的雍蔽使不能上達?要不然,賢士大夫,幼學壯行,難道甘於沒落世間。天下剛定,我願與諸儒講明治道,有能輔佐我濟世安民者,有司以禮相待。”二十八
,常遇
攻下保定,於是直下真定。
冬十月三,馮勝、湯和下懷慶,澤、潞相繼下。十
,回到京師。十一
,因元都平定,詔告天下。十一月二
,遣使分行天下,訪求賢才。三
,第一次祭祀上帝於圜丘。二十六
,詔劉基還。十二月一
,徐達攻克太原,擴廓帖木兒逃到甘肅,山西平定。三
,置登聞鼓。二十六
,以書諭明癉。
洪武二年(1369)正月十,在雞籠山立功臣廟。十二
,供奉太廟。十五
,太祖下詔說:“我本淮右百姓,因天下大亂,率眾渡江,保民圖治,今已有十五年。蒙蒼天保。。,各地都已戡定。命將北征,齊、魯百姓送糧給軍,不遠千里。我體其煩勞,已免其元年田租。現遭旱災,民未輕鬆,再免一年。不久,大軍平定燕都,攻下晉、冀,百姓遭受兵患,困於征斂,北平、燕南、河東、山西今年田租也一起免去。河南諸郡歸附,久想施惠他們,因西北未平,師過其地,所以沒有這樣做。現在晉、冀平定,西抵潼關,北達大河,南到唐、鄧、光、息之地,今年稅糧全部免除。”又下詔說:“應天、太平、鎮江、宣城、廣德供應浩大。去年免租,但遇上旱災,現再免諸郡和無為州今年租稅。”二十五
,常遇
攻取大同。當月,倭寇侵掠山東濱海郡縣。二月一
,下詔修元史。十七
,耕耒昔田。三月六
,徐達到奉元,張思道逃走。賑救陝西饑荒,每戶給米三石。十二
,常遇
到鳳翔,李思齊逃奔臨洮。
夏四月二,常遇
還師北平。五
,博士孔克仁給諸王子授經,令功臣子弟入學。十一
,編祖訓錄,制定封建諸王制度。徐達攻下鞏昌。十二
,賜秦、隴新近歸附州縣稅糧。十三
,馮勝到臨洮,李思齊投降。二十一
,徐達在西安襲破元朝豫王。五月一
,
食。四
,徐達攻下平涼、延安。張良臣率慶陽投降。不久反叛。十
,第一次在方丘祀地。六月十七
,常遇
攻克開平,元帝逃到北方。二十
,封陳
火奎為安南國國王。
秋七月七,鄂國公常遇
死於軍中,詔李文忠領其眾。十九
,擴廓帖木兒遣將破原州、涇州。二十九
,馮勝將其擊敗。丙辰
,明
升派使臣來。八月四
,元兵進攻大同,李文忠將其擊敗。七
,制定內侍官制度。諭吏部說:“內臣只備使令,不要太多的人。自古以來這些人擅權,應引以為鑑。駕馭他們的辦法是使他們畏法,不讓他們有功,有功就驕恣。”十一
,《元史》修成。十四
,封王顓為高麗國王。二十一
,徐達攻克慶陽,斬張良臣,陝西平定。當月,太祖命令儒臣編纂禮書。九月十
,太祖召徐達、湯和還朝,馮勝留下總領軍事。十二
,以臨濠為中都。二十七
,徵南師還。
冬十月一,太祖派楊王景曉諭明
升。十三
,甘
降在鐘山,群臣請求祭告太廟,太祖不許。三十
,詔告天下郡縣設立學校。這月,派使者送給元帝書信。十一月十四
,祀上帝於圜丘,附帶祭仁祖。十二月十三
,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甲申
,賑西安各府饑荒,每戶給米二石。二十八
,大獎平定中原及徵南將士。庚寅
,擴廓帖木兒進攻蘭州,指揮於光死難。
這年,占城、安南、高麗入朝進貢。
洪武三年(1370)一月三
,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分道北征。二月二十四
,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二十九
,詔求可任六部的賢才。這月,李文忠攻下興和,進兵察罕腦兒,抓獲元平章竹貞。三月一
,免南畿、河南、山東、北平、浙東、江西廣信、饒州今年田租。
夏五月七,封皇子木
為秦王,木岡晉王,棣燕王、木肅吳王、楨楚王、。。齊王、梓潭王、杞趙王、檀魯王,從孫守謙靖江王。徐達在沈兒峪大破擴廓帖木兒,其眾盡降,擴廓逃到和林。二十八
,元帝死於應昌,子愛猷識理達臘即位。這月,慈利土官覃后土作亂。五月一
,徐達攻取興元。分派鄧愈招諭吐蕃。九
,太祖下詔令守令推舉學識篤行之士。十一
,設科取士。十六
,李文忠攻克應昌。元嗣君北逃,獲其子買的裡八剌,降五萬餘人,窮追到北慶州,不及而還。十九
,詔行大
禮儀。二十
,在方丘祀地,附帶祭仁祖。二十三
,徐達攻下興元。鄧愈攻克河州。二十九
,詔開國將帥無嗣的給薪俸於家人。當月旱,齋戒,后妃親手做飯,皇太子諸王在齋所吃飯。六月一
,太祖素服草屨,步行禱告山川壇,
宿三天,在西廡還齋。四
,獎賞將士,審判獄中囚犯,命令官府徵求通經術明治道之人。五
,大雨。十五
,李文忠捷報到,命令仕元的人不要朝賀。諡元主號順帝。十六
,買的裡八剌到京師,群臣請求殺俘虜祭獻。太祖說“:武王伐殷用過嗎?”省臣以唐太宗曾這樣做過回答。太祖說“:太宗是對待王世充。若遇到隋之子孫,恐怕也不這樣。”於是不許。又以捷報多誇張之辭,對宰相說:“元朝統治中國百年,我和你們父母都賴其生養,為何如此菲薄,請改掉。”十八
,封買的裡八剌為崇禮侯。十九
,太祖在南郊告捷。二十
,告太廟,詔示天下。二十四
,遷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百姓無業者到臨濠耕作,給資金糧食耕牛種子,免三年租稅。這月,倭寇犯山東、浙江、福建濱海州縣。
秋七月三十,明升部將吳友仁侵犯漢中,參政傅友德將其擊敗。中書左丞楊憲獲罪被殺。八月二十九
,派人埋葬中原遺骸。
冬十月一,太祖詔儒士到午門,為武臣講授經史。八
,周德興任徵南將軍,討伐覃篨,篨逃走。十一月七
,送書信給元嗣君。十一月七
,北征師還。十九
,太祖告武成於郊廟。十一
,大封功臣。進升李善長為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封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常遇
子茂鄭國公,湯和等侯者二十八人。十四
,太祖設壇親自祭祀戰死將士。二十五
,在圜丘祭天。二十六
,詔戶部置戶籍、戶帖,每年登記上報,著為令。三十
,封中書右丞汪廣洋忠勤伯,御史中丞劉基誠意伯。十二月八
,再次送書信給元嗣君,並曉諭和林各郡。九
,建立奉先殿。十五
,派使臣祭歷代帝王寢陵,並加以修復。二十四,賜勳臣田。二十七
,因正月到本月,太陽多次有黑子,詔朝廷臣子言得失。
這年,占城、爪哇、西洋入朝進貢。
洪武四年(1371)一月二
。罷李善長,任命汪廣洋為右丞相。三
,中山侯湯和為徵西將軍,江夏侯周德興、德慶侯廖永忠為副,率水軍由瞿塘;潁川侯傅友德為徵虜前將軍,濟寧侯顧時為副,率步兵騎兵由秦、隴,水陸並進伐蜀。魏國公徐達在北平練兵。四
,衛國公鄧愈督糧餉給徵蜀軍隊。六
,建郊廟於中都。二十三
,下詔設科取士連舉三年,以後三年一舉。二十四
,免山西旱災田租。二月二十
,太祖行幸中都。二十八
從中都回宮。元朝平章劉益率遼東投降。這月,免太平、鎮江、寧國田租。三月一
,第一次策試天下貢士,賜吳伯宗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別。二十一
,遷徙山後民一萬七千戶屯北平。二十三
,誠意伯劉基辭官。
夏四月四,傅友德攻克階州,文、隆、綿三州相繼收復。五月,免江西、浙江秋糧。六月一
,傅友德攻克漢州。十
,廖永忠克夔州。十七
,明升將丁世貞攻破文州,守將朱顯忠死。二十二
,湯和到重慶,明升投降。八
,倭寇犯膠州。當月,遷徙山後民三萬五千戶到內地,又遷沙漠遺民三萬二千戶屯田北平。
秋八月一,徐達練兵山西。十二
,傅友德攻下成都,四川平定。十五
,明升到京城,封為歸義侯。八月十四
,免去中都、淮、揚及泰、滁、無為田租。二十九
,賑陝西饑荒。本月高州海寇作亂,通判王名善死難。三十
,
食。
冬十月十七,徵蜀師還。十一月七
,在圜丘祭天。十一
,詔令官吏犯貪贓者其罪不寬恕。本月,免陝西、河南受災田租。徐達還朝。
這年,安南、氵孛泥、高麗、三佛齊、暹羅、本、真臘入朝進貢。
洪武五年(1372)正月五
,待制王。。出使雲南,詔諭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到,不屈而死。十七
遷陳理、明升到高麗。二十六
,魏國公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出雁門,趨和林,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出應昌,宋國公馮勝為徵西將軍,直取甘肅,征討擴廓帖木兒。靖海侯吳禎督海運,運糧遼東。衛國公鄧愈為徵南將軍,江夏侯周德興、江陰侯吳良為副,分道討伐湖南、廣西
蠻。二月八
,安南陳叔明殺其主
火堅自立,遣使入朝進貢,明廷拒絕。三月二十
,都督僉事藍玉在土剌河擊敗擴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