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小說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七章-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後來那些年中,我不斷意識到,自己心中正在滋生一種原始衝動,而在光明正派的世界中,這一衝動只能被遮掩起來。——章題記

我不喜歡冬天。主要的原因很簡單,當處於南方溼冷魔法攻擊下,大部分時間體都很難受,你別看人們沒表現出來,無論穿多少衣服,腳底都寒徹入骨,直到心頭。

沒有暖氣,一直承受著折磨,對於像我這種意志薄弱的人來說,所有氣神都用來對抗嚴寒了,也就沒有了幹其他事的能量了,學生時代的學習,出來社會後的工作、提升、進修。儘管冬寒總有盡,很長一段冬時間,我是白白費的了,只維持機體運行。

更有一個原因是,冬天也冷卻了內心熾熱的慾望。女人們包括母親將自己具有張力的身體藏在了厚厚的衣物和被褥之下,我們重新回到了一個純潔的世界。

無奈的,我依舊對母親懷有畸念,但我覺得我本質是個緻的利己主義者,僅僅因為太冷,就停止了頻繁的騷動。

比如在初三期間為數不多的回家子,我依舊能聆聽一次母親與父親同房時發出的動情呻。但我不會像以前那樣光腳、偷偷摸摸地儘可能靠近他們的房門、甚至因為過於刺直接將到了身下。(為了避免被他們早上醒來發現地下的痕跡,我一般在兜裡揣著紙巾)

在冬天的話,當我開始聽到母親吹響的靡樂章,在被子下我的小雞兒還是會迅速膨脹,但整個身心,似乎沒有了夏天時的那種血脈噴張、悸動而震撼的覺,有時甚至擼到一半就收手睡去了。

冰冷的地面,山區冬天冰窖般的室內,穿著單薄衣服光腳出去,實在做不到。

據我房間外的動靜,冬天的話,母親似乎完事後也不去沖洗了,就上個廁所。

我那時還發現一個很奇妙的巧合,那就是,為什麼我每次回家當天晚上,他們就正好做那事?按理說父親都已經在家幾天了,該做的都做了,為什麼偏要在有可能驚動青期兒子的這天來行事。你說他們天天做也不對,因為第二天晚上就沒有。

這種事不太可能是母親主導。當我一度因為自身格和人倫而對母親攻略無方的時候,我甚至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父親助我一臂之力,滿足我對母親的畸戀。就我家的情況,這種幻想有一定理由支撐。一則是父親這種傳統大男子主義,在那個年代,或多或少有物化女的封建思想(其實今天社會依舊存在這種現象);男後代是家庭的未來希望,犧牲女的道德羞恥來滿足最為寶貴的寄予厚望的兒子,算得了什麼;二則這種事或許本傷害不了誰呢,僅僅是體的,只要情上還維繫正常的母子關係,權當青教育。

總之,圍繞著母親,我腦海中上演了無數大逆不道的情節。不過說真的,他們平時的不避忌,應該是認為我不懂這些。可能想,要麼我早早進入夢想了,他們本沒有暴的風險;就算被聽到了,我也不懂他們在做什麼,只會認為是正常的夫;就算知道了他們在做什麼,也不會對我造成太大沖擊,臉紅耳赤一陣,第二天什麼都該忘了。

可他們哪裡知道,尤其是母親,這不僅僅推動了兒子的意識覺醒,兒子更把這種宣洩口放在母親的身上,誰讓她是兒子第一個長期接觸的最為親密的女

母親首先是女人,才是母親。最該死的是,誰讓作為快四旬的母親,偏偏還有著姣好的身段和麵容,偏偏最為引思的小男孩。

不管我怎麼設想,雖然有點假,但冬天的話,我真的沒那麼狂熱了。還是夏天好,大片在外白花花的身子,有時是汗津津的白花花的體,單薄的衣物掩蓋不住各處隱私部位的形狀特徵,令人貪婪地聯想著。

在那個冬天,學業成為了佔據生活的主,在整個暖花開之前,我被填鴨式教育裹挾進沉悶壓抑的大環境中,艱難忍受,等待著破土重生。除了依舊用通宵網遊來對抗,表面好學生的(指學習)我,還是給予了教育充分的尊重,也為了避免中考翻車,偶爾也會謹遵師囑,保持著對應試的靈度。

考試、升學。算是人生一個小關口,我在吃力爬行,外面的世界和人也在按照各自的既定軌跡運行著,無數個人的小進程匯聚成,推動社會的大變革。

這個時期,母親也辦成了一件事。第二學期我回家的的某一天,母親讓我在中考結束前可以不用回家了,至於生活費,我爸會託鎮上的堂大伯孃遞給我。

原來,母親要去“進修”一段時間。一朝天子一朝臣,為了不費家族中一些長輩在仕途上的小成就,一直想讓母親謀一份至少算得上公家飯的工作,母親本人也有這個意願。客觀說,以母親的機靈,在外隨便找個散工問題不大,但意義不大,收入也不會多。在農村,如果找到了公家飯工作,誇張地說,生活質量指數、以及未來保障度都將大幅提升,既可以照顧家庭,甚至還有充裕時間從事農桑。

不過我家那時也不強求,我聽聞的,有好幾次所謂的機會,母親都鎩羽而歸。

當然,也得承認,我們家族在這方面的力量,不是絕對的強,所以暗箱作吃力得多。

這次的工作機會來自於隔壁鎮的,一間市屬國企的二級農投公司,聽說待遇不錯。不過主要原因是村裡一個叔父的親戚在市裡當組織部副部長,幾番人事疏通溝通,最後的結果還不是很如意。畢竟不是最親近的關係,這個部長到底用了多少力不得而知。

暫時的結果是,需要加入一支三農工作小隊伍,去一個比我們縣我們村我貧苦落後的地方實習至少三個月,美其名歷練,其實算是攢點資歷,到時會作給證明服務期滿一年。但最終的入職錄取,對方說會在研究。

當時最大的阻力正是來自於這公司總經理,一來認為我母親年紀偏大了且專業和工作履歷不對口;二來實在是不缺人,不久前剛招了3個應屆大學生。

那組織部長直接打電話到農投後面的集團董事長,才勉強爭取到一點契機。

至於學歷門檻,母親的函授大專不成問題,不少地級市主要國企一把手實際還是大專學歷呢,年紀大點的中專都有。總之那時候大學擴招成果還沒顯現,許多崗位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很嚴。

於是就在我“備戰”中考的最後時期,母親也“進山”進修了。因為家裡還有妹妹和,這段時期,只能讓我一個鄰村的姑媽來照看一下,幫打胰島素;雞鴨直接圈養起來,暫時剝奪了它們成為走地雞的高貴進階之路,簡簡單單地加水加糧。

以前每次母親回孃家,因路途遙遠,至少一頭半個月的,也是讓姑媽來幫照看一下的。

母親之所以要工作,在農村來說的話,其實很簡單,當農村女漸漸退出農事,或者說不再以其為主業,總得找個工作啊。而我們家,又不至於將就,既然有點關係,那還是往這方面嘗試一下。俗話說,有權不用,過期白費。

中國人有著閒不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