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小說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世界因知恩而精彩人生因知恩而美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一首《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恩的心,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恩的心,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人生因恩而美麗,世界因恩而彩。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裡,我們需要恩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生活中,只要時常懷著恩的心,我們就能發現所有美好的事,生命就有意義。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知恩、恩的心。

知恩的目的是恩,只有知恩才能使恩成為發自內心的自覺行動。一個人不管活到多大年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作為一定歷史階段的人而存在的,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從本意義上來說,一個人從細胞的形成那一刻起,到生成、成長、存在的全過程,都是社會、自然和他人恩惠的結果。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社會、自然和他人而獨立存在。知恩必報,是保持個人心態和諧,自我完善的大智慧、真修養。人常念恩之心,常懷報恩之志,社會就會形成恩恩相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互動循環和諧狀態,人人就會到幸福、愉快,處處受到社會的溫馨,從而發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前進動力,來回報社會,回報他人,整個社會就會和諧發展。要懂得尊重組織、尊重他人、尊重上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勞動,樹立恩之心,履行恩之責,對祖國報忠心、對社會獻愛心、對集體要熱心、對父母盡孝心、對後輩要關心、對自我樹信心,使自己變得更加真誠、更加坦誠、更加赤誠。人生在世,有“三恩”必知、必、必報。

一要恩父母。

“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要謝父母,讓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謝他們對自己的心血培養,謝他們對自己的無私付出,謝他們的一路陪伴,謝他們的細心呵護。在美國,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恩節。在這一天,美國人閤家歡聚,共享家的溫馨。不少世界500強公司,在進行用人調查時,都把孝順父母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加以考察。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還怎麼尊重顧客、熱愛公司、忠誠老闆、體貼下屬呢?恩父母,應成為一種責任,一種義務。要常思父母之恩,常盡兒女之情。

二要恩朋友。生命裡或許可以沒有動、沒有勝利、沒有其他的東西,但不能沒有的是朋友。朋友總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來到身邊,伸出無私援助的手,鼓勵我們渡過難關,給我們自信和溫暖。有朋友的子裡總是陽光燦爛,花朵鮮豔;有朋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擁有了一切。我們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朋友。朋友也許並不能成為一段永恆,朋友也許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時間的一個過客,但因為這份友情,使生命變得更加美麗。即使沒有將來又有何妨?至少,曾經我與你一起走過朋友的路。結下友情不易,失去朋友也是痛苦的。知心的朋友、長久的朋友,需要互相多理解,多鼓勵,多包容。朋友間即使是偶然的誤解,甚至是傷害,也不要傷心,因為這磨鍊了我們的心志,讓我們又成了,更加認識了生活、理解了生活,懂得了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該珍惜的,什麼是該放棄的,什麼是該留住的。

三要恩老師。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敬師尊賢的優良傳統。《尚書》中把“師”與天、地、君、親並稱。張良橋頭真誠拜師,楊時“程(北宋思想家程頤)門立雪”求學等人故事傳頌至今。無論是在渴求知識的學生時代,還是在成為中國億萬人民的領袖後,澤東始終如一地尊敬那些教育和引導過自己的老師。1959年6月25澤東回到了故鄉韶山沖。在安排會見鄉親的活動中,包括看望和宴請他少年時代上私塾時的啟蒙老師宇居老人。席間,當澤東給老師敬酒時,老人立即起身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澤東笑容滿面地回答:“敬老尊師,應該應該!”宴會結束後,澤東親自挽扶著老師回家。

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草去”老師的愛是“超凡脫俗”的,是無私的。這種愛給了我們溫暖和力量。促使每一個學子不斷地實現自己的追求,到達理想的彼岸。

四要恩自然和社會。大自然和社會給予我們的恩賜太多太多,要謝它為我們奉獻的一切。恩上天的無私給予,恩大地撫育了生靈,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恩朝霞捧出了黎明,光融化了冰雪,恩大自然的無盡美好…對太陽的恩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恩是對純淨的認可,對大海的恩是對兼收幷蓄的一種傾聽,對社會的恩是愛心的湧和付出,是對師恩的回饋,是對知遇之恩的報答。只要我們有一顆恩的心,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值得我們去謝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懷有一顆恩的心,你會更加幸福快樂;懷有一顆恩的心,你會“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懷有一顆恩的心,你會深切懂得:你為這個世界付出了多少,這個世界也會回報給你多少。讓我們用恩的心,面帶著微笑去對待每一天,去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困難。

人生一世,不能不有一種恩的心。在這個世界上,誰都需要有一種恩的心,隨時需要一顆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