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讀《人生》讀書徵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路遙的《人生》讀了不知道多少遍,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動和心緒產生。隨著周圍環境的不同,隨著自身閱歷的增長,隨著思想認識的不斷變化,所關注的焦點也在不斷變化。
(一)一開始讀《人生》的時候,對自己觸動最多的,是高加林生活的那個高家村。我從農村出來,對於類似的東西有一種天生的親近。那個村落裡的人、物、景、事,都能起心裡對於家鄉的思戀和懷念。一本書最能打動的,是一類人,和書中人物有相似經歷的一類人。看到了描寫自己從小長大耳
能詳的一切的小說,莫名的親近和由衷的共鳴,使得一開始就對這小說抱有了一種珍視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一再翻看它的最初的緣由。…高加林被下了民辦教師,村裡人的同情,德順老漢的安撫,讓我難忘,那種鄉里鄉親的情誼,厚重而深沉。
高加林去了城裡,拋棄了巧珍,卻又最終捲鋪蓋回了高家村。所有人的話語、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惡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誠。親愛的父老鄉親們!他們那偉大的同情心,永遠都會給予不幸的人。…第一次看的時候還不能夠較為深刻的理解它,高加林,巧珍,德順老漢,高玉德兩口,高明樓,劉立本,…這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上打動了自己。即使是現在再來看,也沒有這個自信說自己已經很深刻很全面的理解了這部小說。而只能說較之於以前,現在的理解顯得多少有些全面和深入。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作品,雖然看來如同白開水一樣透明,但是那透明本身就值得玩味,況且透明的空氣裡也還有很多你沒有
覺到可是依然存在的東西。
(二)後來再看的時候,年齡增長,情竇初開,男女情進入了自己的視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生活的主
。在這種情況之下,最關注的,自然是高加林、巧珍以及黃亞萍三人之間糾結難理的情
關係。
尤其是巧珍,在我的心目中,那是農村裡最為完美最為神聖的代表。多長時間裡她持續的打動著我。儘管她沒有文化,但是她具備了一個農村人在那狹隘的天地裡所能具備的一切甚至很難具備的一些品質。她是那樣一個美麗的姑娘,她有著那樣樸素的一視同仁的觀念,她有著嚮往知識的強烈願望,她有著熾烈奔放的愛情取向,她有著承受一切的土壤般的厚度,她有著基督一般寬囿的坦坦襟,…德順老漢錚錚有聲的話語是對她最誠摯的評價。
“巧珍,那可是一塊金子啊!”巧珍對於高加林的熾熱的情,令我長久的
動。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同樣存在象巧珍一樣敢愛的姑娘。巧珍從知道世間有愛情這一回事的時候就愛生了加林,然而加林是知識份子而她大字不識幾個。在這樣一個夢想了無數次的人面前她
到深切的自卑,因而只能默默的忍受著煎熬。
等到高加林失了民辦教師的工作,她有了接近他的機會。巧珍在這個時候所作的那些心策劃卻是深情驅動出來的幾件小事(那裡邊有著怎樣的勇氣呵!),令我深深的
動。
她摘了自留地的甜瓜,裝作不經意的路過,送給高加林,只是想破開臉皮安一下那個受傷的人。
她尾隨著高加林在人群裡躲躲閃閃,為了心愛的人的痛苦,淚水刷刷的,來不及用手帕擦一擦。她在文化館外徘徊,她在大馬河橋上從中午一直站到下午,…她顫抖著臉紅撲撲的主動提出幫高加林賣饃,她已經事先算好了饃錢買好了一條煙,…
這一切,對於處在苦悶痛楚谷底的高加林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那個時候我多麼想她們能夠幸福的結合,那個時候對於巧珍奉獻給高加林的這種熱烈的情我多麼的
動,我甚至希望自己什麼時候也能遇到這樣的一個姑娘。
巧珍是一個處處為別人考慮的女子,對於高加林不甘於在農村待上一輩子的痛苦她也受著煎熬。如果高加林出去,她會失去他;如果他待在農村和自己結合,自己是如願以償了,可是他會鬱鬱寡歡一輩子。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之中,巧珍甜而痛苦的掙扎。
這掙扎多麼的讓人心碎,讓人動不已。最終巧珍抱著愛一個人要讓他幸福的想法,不斷的鼓勵著高加林。她情願承受一切苦痛和磨難,只要她心愛的加林哥能夠快樂能夠不再愁眉不展。
什麼是愛,什麼是無奈,我想這已經是最好的闡釋。
高加林後來因緣錯合去了縣城作通訊幹事,負載著他的理想,開始展翅飛翔。
在分別的那個晚上,巧珍送高加林到河灣裡的分路口上。
“‘加林哥,你常想著我…’巧珍咬著嘴,淚水在臉上撲簌簌地淌了下來。”
“‘你就和我一個人好…’巧珍抬起淚水斑斑的臉,望著他的臉。”此一別,不是平常的戀人別離。巧珍知道,一些東西已經不是她能夠把握的了。她懷著矛盾無比的心,揮別了她遠行的戀人。
也許在那一刻,或者不僅僅在那一刻,可以往前推,推到巧珍安高加林鼓勵他出去的那一刻,她就已經
的意識到了最後的結局。然而她依然無怨無悔的愛著,她依然高尚的愛著,並不因此而拖住高加林前行的腳步。
這是怎樣的愛!在現在這個物質已經高度發達,生活步伐已經快到目不暇接的年代裡,我沒有看到這樣讓人動讓人心碎也讓人心醉的愛。
當巧珍再一次出現在高加林的面前時,一切都顯得無法挽回了,巨大的改變已經是鐵一般的實事,殘酷的結局至此明瞭了。
看看那一段對話,我不止一次的喟然嘆息。巧珍和高加林,他們的關係完結了。美麗的巧珍無私的放飛了自己本可以留下的男人。我心理的天平毫不猶豫的向巧珍這一端傾斜,那個時候我憤憤不平的譴責高加林的絕情寡義。
當大馬河巧上再度出現巧珍和高加林的身影,當巧珍心疼的想問滿臉愁雲的高加林,當巧珍痛苦的等來高加林分手的話,當巧珍把手指頭在嘴裡,痛苦地咬著說,“那你…去吧。”當巧珍哽咽著說出了那一番催人淚下的話,當巧珍迅疾地轉過身,說:“加林哥…我走了!”
…
我怎麼還能無動於衷,我怎麼還能忍住眼裡的淚水,我怎麼還能不深深嘆息,…巧珍巧珍巧珍,我多想抹去你眼角的淚水,我多想粘合你碎裂的心,我多想可以給你哪怕一點點的安…
那個時候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動所有的淚水都因巧珍而存在都為巧珍而澎湃,然而還沒有完結。
當巧珍跪在巧英面前,哽咽著說:“我給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這樣對待,你愛的入骨傷心,你愛的肝腸寸斷,…巧珍…”那個時候巧珍佔據了我的心,即使是現在讀《人生》,她依然深深的打動我已漸漸冷漠的心,讓快要忘卻動的我拾回丟在路上的那份情
。
(三)然而隨著體驗的增加和觀念的改變,另外一些以前不曾注意到的東西開始進入我的視線。
這些,是關於高加林的。
當高加林失去了民辦教師的職位,當高加林挎著一籃子白麵饃拐進溝溝裡掙紅了臉喊叫,當高加林在城南的集市上孤苦無助的往來穿梭,…
我象最初一樣抑制不住自己的動,但對於他進了縣城之後,他放棄巧珍的時候,卻比先前多了一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