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三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齊牧和秦風都是原先三軍的頭領的後人,真正掌管著三
軍的是他們,周琛是通過他們二人來掌管三
軍的。所以現在他手下究竟有多少人手,連他自己都不是太清楚。
因而永平帝才會說出那樣一番話。而當年太后之所以迫啟泰帝娶周如歆,也是對只臣服於寧國公府的這股勢力十分忌憚。身為皇后的周如歆是她留在宮中的質子,自小便被她經常留在宮中的周琛,其實同樣也是被她當成質子的。
但即便如此周令先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改天換地。只要他能保住寧國公府現在的榮耀,周氏的後代子孫自然有辦法保住屬於他們的榮耀,稱王稱帝,誰又能保證會比做一位國公更加昌盛繁隆呢?
他的這種思想周琛也得到了傳承,周琛是覺得只要皇室不觸碰他的利益底線,保他家人安泰,做國公比做皇帝輕鬆自在多了。他自小在宮中長大,看透了身為皇帝的種種為難與痛苦。尤其在啟泰帝為了卿鸞皇后自悔放權以後,他更加認定了這種想法。
大概正是因為周令先和周琛的這種安生服業的處世態度,才使啟泰帝和永平帝對寧國公府如此放心的。
而永平帝的信重反而使原本對自身職責不太在意的周琛更加克盡厥職,不但加強了對永平帝的保護與扶持,還廣派人手四處尋求名醫,以期為永平帝續命。
在他的努力下,被徐尚斷言活不過三年的永平帝,駕崩於永平六年。
當然,這都是後話。轉過年開的時候,徵夷大將軍於成悅帶領大軍得勝歸朝,永平帝大加獎賞三軍將士,晉封於成悅為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拜相入閣;封張晨為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賜平南伯爵位;其餘將士均有封賞。
永平帝封賞過後,太后在宮中設宴,請張喚一家人入宮宴飲。
太后在宮中宴請臣子一家人,這在大周開國以來還是首例,可以說是天大的臉面了。宴席上太后親下懿旨,命雙生子趕快將唐灡和鍾枚娶進門,免得唐灡像唐寧一樣蹉跎成老姑娘了。
被太后嘲笑了一番,唐灡自然不依,鬧了太后好一通方才罷休。
溫夫人當即承諾,只要寧榮公主這邊準備來得及,她這邊就可以讓張旭和張陽同一天成親。
張陽和鍾枚的親事定在今年的四月,算起來也就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但唐灡的年紀畢竟大了,太后又十分贊同的樣子,皇后稍稍猶豫過後立刻欣然應允,兩下里便商議起婚事來。
太后看著呵呵笑個不住,轉頭看見一臉剛毅的張晨,她便又起了促成一樁好事的想法。於是她提出將戶部尚書的孫女玉琳琅賜婚給張晨。
張喚和溫夫人還沒有緩過神來的當兒,張晨已然跪地,低頭沉聲道:“臣謝太后娘娘恩典,還請娘娘恕罪,恕臣難以從命。”
“太后,”正在看著唐灡和鍾枚歡喜的張晴趕忙向太后走去,她現在出了懷,身子漸漸有些笨重,周琛急忙到她身邊虛扶著她,她來到太后身邊,柔聲道:“娘娘,新寧的三哥已經有心上人了。”太后緩緩點頭,“噢,”說著笑道:“是誰家的閨女?哀家也給你賜婚,這樣你們定國公府就可以三喜臨門了。”這話張晴就不好接了,三哥才回來不久,又是諸事繁多,她還沒來得及和三哥說話,到現在也還沒有看見過應彤,不知道他倆現在到底如何了。
深默了一刻,張晨忽然伏地磕頭,“臣想求娘娘賜婚,遼東錢氏沁馨…”
“三哥!”張晴沒想到三哥還是這麼執著,不皺眉打斷他的話,“你怎麼還是…”她的話也被張晨打斷,他看著張晴柔聲道:“妹妹你先別說話,三哥的話還沒說完。”說著轉向太后,恭聲說道:“遼東錢氏女當年為臣而死,臣不想辜負於她,所以,臣想請求太后娘娘為她賜婚,給她一個名分。然後,臣想娶孤女應氏為繼室,以作兩全。”三哥竟然答應娶應彤了!張晴驚喜異常,張喚和溫夫人也十分欣
,其他人自是不消多提。
之前因為張晨的親事溫夫人和張喚也勸說過他,但是錢沁馨對他的真心以及他對錢沁馨的執念令溫夫人和張喚聽了都十分動,因而他們夫
也不能再多說什麼。
到今張晨終於鬆了口,老兩口真個的是欣喜異常。張喚大著嗓門大聲叫道:“叫三郎和四郎、五郎一起成親,這可是咱們家天大的喜事!”他說著就跪到地上給太后磕頭,“多謝太后娘娘恩典,終於解決了臣的心頭大患!”溫夫人連連拍打著他的肩背,哭笑不得的說道:“這是什麼話!別在太后娘娘面前失了體統。”說著想起三個兒子可以在同一天成親,這三個兒子也都不用四處去征戰,她不
喜極而泣,跪下來給太后謝恩,“臣婦多謝娘娘恩典,使臣婦的三郎終於開了竅。”太后連連點頭命他夫
二人起身,之後呵呵笑道:“哀家也高興,哀家也喜歡這幾個孩子,你的孩子個頂個的都是好孩子。”說著輕輕拍了拍張晴的手,最終目光落在張晴隆起的肚子上,“說起來啊,還是嬌嬌腹中的孩兒有福氣,你算算,等她出生,有多少叔伯嬸孃疼他呢,這可不是他的福氣麼?”自從張晴懷孕之後,太后不見張晴則罷,見到張晴開口閉口的都是她腹中的孩子,對張晴的孩子十分期盼疼愛。
因而唐灡和鍾枚私下裡總會笑話張晴,說張晴生下孩子之後太后就不疼她了,只會疼張晴生的小寶寶。
對此張晴倒沒覺得什麼,對她的孩兒好,不就是對她好麼?就像當年孃親所說的,沒有她孃親哪裡會對阿琛那麼好?還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
現在她對太后的情她自己都說不清楚了,她也知道太后是真心對她好,而不是看在寧國公府看在周琛的面子上,所以,她對太后也是全心全意的好。
雖然之前太后曾經將她軟在宮中,但事後她也能理解太后的想法和所作所為了,她並不會因此和太后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