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春江花月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杭郡、宣城郡、吳郡三郡一落,江都郡宣佈投降於楊時,杜伏威部和李子通部,二被截斷,形勢危急之極。
五萬大軍直入江都,虞世基、虞世南、裴矩等大批隋朝文官投靠楊唐,其中還有隋煬帝的皇后蕭皇后,以及後宮無數佳麗,甚至還有隋煬帝的幼子趙王,時年十一歲。
江都宮中,四千軍先入之內,進行排查,而宋玉致也得以先入內,統領宮女,清點諸妃,編制太監。
李播等人,與楊宣凝一起乘鉅艦而來,此時已經是下午,諸人都意氣風發,只見一片晴川,水天如鏡,江水滔滔,自西而東,滾不休,不覺心神為之大快。
周奉出緬懷回憶的神
,悠然神往的說著:“揚州,我們終於回來了。”周奉從龍甚早,但是到底是混混出身,才能基礎有缺陷,作到了正四品將軍,就一直沒有再進,這次因為他是揚州老人,因此也隨駕回江都。
揚州(江都),是通匯各地的水陸樞紐,尤其水路方面,處於運河與長江的匯點,又是長江的出海海岸,其地理的優越
可以想見。
陸路方面,揚州乃東達山東、西至四川,南延湖廣的驛路大站。成為海、陸、河的樞紐要地,南北水陸轉運的中心。
像長江這種彙集天下水道的大河,誰也沒有能力完全又或長期封鎖。要把揚州重重圍困,更非容易。
“王上起於江都,今又歸於江都,可見王上實是天命所歸。”陪駕的還有一人,那就是海沙幫幫主韓蓋天,他極其恭謹的說著。海沙幫本以餘杭郡為據地,現在這情況,當然只有投靠了。
“韓卿說的不錯,寡人今回到江都,實是
慨萬千啊!”楊宣凝平淡的說著,曾幾何時。這個本來是龐然大物的海沙幫地幫主,現在只是病貓一隻,授予了水師正五品,就收編其船隊,看其低眉順耳,不敢絲毫有違的模樣,就讓人
慨人生無常。
“王上,碼頭到了,還請王上準備入城。”江都碼頭已到。碼頭上早是兵馬如雲,原本隋朝舊臣,都密密麻麻的等候其中。
“先生》序v文學宄喙僭保壬梢灰謊∮茫芄凰婕蕕某甲櫻際且皇敝s菔闌團峋叵壯怯洩Γ訝巳紋湮菔闌惺檣崛耍峋匚渴湯傘!毖鈈底擰?br/>諸人聽了,都不由眉一跳,中書舍人,始於先秦。本為國君、太子親近屬官。魏晉時於中書省內置中書通事舍人。掌傳宣詔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稱中書舍人,任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權力
重。甚至專斷朝政。
“王上要設中書舍人?”
“正是,我設中書院,中書舍人為其官,中書侍郎為其次,掌制誥,擬草詔旨,以後以有文學資望者充任,正五品。掌侍進奏,參議表章,以後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是,臣等明白了。”既然王上心意已決,那就如此推行,只是諸臣心中都不由暗中計量,心想王上對這二人,還是相當信任的。
等到碼頭之上,頓時,黑壓壓的數萬人,一起跪拜:“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這一聲傳來,人人都驚,個個面面相覷,楊宣凝也眉宇一凝,顯是有些意外,這花樣,不知道是虞世基還是裴矩搞出來地。
如果是虞世基搞出來的,還是讓他後去翰林院當個清閒官吧,不適宜當中書舍人,原因很簡單,中書舍人參與皇帝機密,要謹慎甚微,厚重淳樸,如此喧譁取寵,實是不宜。
翰林自唐時而建,專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雖然後演變成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專掌內命,參與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的文件,事實上取代了中書舍人的職權,到了明時,更是實權相當於宰相,非翰林不入閣成為定例。
但是,楊宣凝卻沒有準備這樣,在他看來,搞文學的,就應該有搞文學的樣子,文學家入閣為相,實是不利國政。
因此,心目中準備建地翰林院,就是首席翰林學士還是為承旨郎,正四品,屬官也設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但是主職,只允許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
諸人當然不知道這一念之間,就決定了一個人地命運,當下就隨著楊宣凝踏步而出,直上碼頭,楊宣凝笑,果然第一首位,就跪拜著虞世基和裴矩。
“二位卿家,獻城有功,快快請起。”楊宣凝連忙上前,親手扶起二人。
一舉動,頓時使後面降官,人人心安,看來新主子,不會薄待於他們了。
“謝王上。”二人都起身,四眸相對,楊宣凝對著王不由一笑。
起身上御車,然後就在大隊軍的保護下,開向江都皇宮,楊宣凝端坐於車中,心靜神安,凝然不動,只讓沿途街道萬歲之聲入耳。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
城中南北十一里,東西七里,週四十里。楊宣凝第一次降臨此世,就在這方圓八十里許的城內渡過,舊地重遊,人事全非,豈能無。
只是此時,楊宣凝久受王威,自然深沉厚重,這些情不
於外。
其實,這時,由於沒有經過落入李子通之手,來回爭奪的情況,江都基本上沒有受到戰火,城中十數萬人,繁榮還舊。
穿過如意和小虹兩道大橋,兩岸風光旎,長堤柳絲低垂,芳草茵茵。再遠處是與舊城河平衡地另一道大河汶河,沿汶河向東而的大南門街,就是揚州最興旺繁盛。商鋪集中的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