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應雄但聽不虛已找得那個人,雙目不期然嶄一絲極為興奮之
。
恍如找著的是其二弟無名一樣的興奮!
那人,究竟是誰?
炊煙縷縷,似在娓娓道盡人間幾許親情故事,幾許滄海傳奇。
在一條早已被世人遺忘了的小村之內,正有七、八個公公婆婆,圍坐於村內一片簡陋的石屋門前。
這七、八個公公婆婆,每人少說也年逾七十,頹顏白髮,有些就連白髮亦已掉個清光,甚至連牙齒也沒有了。
他們每一張滿布皺紋的老臉背後,也各有一個不堪提的故事;原來這群公公婆婆,都被自己的忤逆子女們狠心遺棄,落街頭;若非三年前得一個好心人將他們帶往這條無名小村,將他們好好安頓在此陋居,恐怕,眾老如今晚景必然相當淒涼。
然而,究竟誰是那個好心人呢?誰願如斯照顧這群連子女們也不願照顧的老人?
已是黃昏,小村內處處“炊煙四起”家家戶戶也在飯造菜了,只有這群老人,卻仍是無奈地等,等他們想見的好心人。
卻原來,這個好心人不獨於三年前將他們安置於此,眼看眾老行動已不大靈光,還早、午、晚都為眾老送來飯菜,風雨不改。
故而,眾老對於這個好心人,真是無話可說了。他們不但極為欣賞這個好心人,每早每午每個黃昏,亦都不時盼望此人的出現,儼如此人是他們將盡未盡的老年生涯裡,唯一的一道荒漠甘泉,唯一的安。
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好心人並不能整天整夜的陪伴他們,向他們噓寒問暖。
這個好心人一天只能前來三次,除了帶來飯菜,也為他們執拾陋居。
眾老私下也很明白,這個世上,除非是大富大貴、銜著銀匙出世的人,才不用憂柴、憂米,否則,又有誰不用為生計發愁?更何況,這個好心人每次前來探望眾老時,所披的也僅是衣麻布,料想家境也不會好到哪裡,這個好心人還要負擔眾老們的飯食呢!真是太辛苦了!
眾老雖知道這個好心人生活艱苦,惟不見這人時,總是坐立不安,就像如今,他們早已圍坐在陋居門前的石階上,非為在等其送來的飯菜,而是在苦等這個好心人,向他們噓寒問暖。
可是這個黃昏,那個好心人卻遲遲未至,眾老不期然有點擔心起來,其中一個老婆婆更焦灼呢喃:“糟…了!恩公…平素甚少會遲來的,今天卻遲了整整…半個時辰,莫…不是在途中遇上意外?”另一個公公卻反駁道:“唏!孫婆婆!別老是說這些不祥話!恩公心腸這樣的好,神佛一定會處處護持,必定會好人有好報的,怎會遇上意外?”其中一名老婆婆道:“話雖如此,但如今天已晚,恩公既然未來,想必是遇上一些事故;只不知,恩公遇上什麼事?”眾老愈想愈是忐忑,愈是坐立不安,然而就在此時,遠處遽地有縷縷炊煙升起,炊煙還由遠弗近,逐漸接近眾老的陋居。
“啊?是…炊煙?敢情是恩公送飯菜來了!敢情是恩公送飯菜來了!”一時之間,眾老齊聲歡呼起來,雖然行動不大靈光,也趕忙上前接,可知他們對這個恩公何等重視?直如他們的子女!
人間寸草之心,誰不惦記自己親生兒女?今落得每
在此盼望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的恩公,也許,只因為與自己深有血濃的子女,比一個陌生的恩公更不如。
果然!不出眾老所料,自遠處冉冉出現的,真的是他們的恩公!
只見遠處緩緩飄來縷縷炊煙,原來有一條人影,已推著一輛滿載老人飯菜的木頭小車前來;那縷縷的炊煙,飄渺不定,恍如…
一個飄零紅顏不安定的一生。
當這條人影推著木頭小車,愈推愈近的時候,人影的面目也更為清晰,這條人影,竟是一個身披衣麻布的女孩!
小瑜!
十九歲的小瑜!
啊?
小瑜為何會推著這輛木頭小車?前來為眾老送飯?她就是…眾老口中腦中念念不忘的恩公?
只見十九歲的小瑜,竟爾比三年前的她長得更為出塵,神情也顯然比以前更成了,一臉的稚氣、荏弱已蕩然無存,換了的,卻是無比的堅強與慧黠。
是什麼原故,會令姍姍弱女變得堅強?
又是什麼原故,會令這楚楚弱女藏身於這條不知名的小村?每為眾老造飯送飯?
不再在慕府安享榮華?